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加剧,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由于自身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追求规模扩张的盲目性、多元化战略的失误或者对外部经济、行业环境的变化缺乏感知性和适应性等问题,其财务状况逐渐恶化而不能扭转,最终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虽然财务危机一旦爆发,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财务危机的爆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其渐进性的特点使得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成为可能。特别是从2008年全世界范围内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进一步受到高度重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能够事先建立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管理者以采取相应措施,这将有助于企业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轻财务危机带来的危害性。
  在优胜劣汰的规律下,“生命周期”并非只是针对生物界,同样也适用于企业。当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时,拥有的内部资源、所处的外部环境都有所不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存在差异。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于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虽然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却主要集中于横向剖析,并没有区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换言之,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置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
  基于这一现状,本文拟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相结合,以期达到以下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以财务为基础深入分析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财务危机形成机理,并找出不同阶段财务危机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分阶段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分阶段对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进行实证筛选,进一步分阶段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以提高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相互联系如下:
  第一章,导论。首先,以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为切入口,介绍了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事实,再以此引出财务危机预警的重要性,进而针对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本文研究目的:区分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研究财务危机形成机理与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然后,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本文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呈现与描述,并提出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最后,对本文的预期贡献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首先回顾了有关财务危机定义的文献资料。然后,笔者对财务危机预警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确定了以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为主的定量研究仍然是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主流和热点,指出了已有研究缺乏将财务危机预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缺陷。
  第三章,相关理论分析。本章作为后文实证研究的基础,首先从理论上对财务危机进行定性描述,再结合实证研究的现实情况,从定量的角度界定了财务危机。接下来,笔者阐述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内涵与划分方法,并且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然后,本文又通过分阶段预警与传统预警方法的比较而解释了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阶段特点,我们深入分析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财务危机产生机理,为后文进一步分阶段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研究设计。本章首先说明了样本情况与数据来源。然后,笔者在参考目前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变量的基础上,按照本章中提出的指标选取原则,设计了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最后,结合第二章中关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现有研究成果,我们确定以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为基本模型来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和检验。
  第五章,实证检验与分析。本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资料,以被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选取沪、深两市2005-2014十年间首次由于“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样本,再按照“同行业,同阶段,资产规模相近”的总原则选择了配对样本。然后,我们分阶段分别利用均值差异检验、相关性检验,剔除了无显著差异以及具有共线性的指标。接下来,本文再按照逐步向后回归法剔除了不显著的变量,同时考虑筛选出来的预警指标系数是否符合经济理论和管理经验,最终得到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预警指标,并以此分别构建和检验了适用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最后,本章对通过实证获得的各阶段的预警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验证了分阶段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用性。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不足。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本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除此之外,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出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财务危机产生机理,突破了对财务危机研究局限于横向剖析的思路。本文在运用现金流组合分类方法划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基础上,从经营、投资和筹资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解决了目前针对财务危机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和区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问题。
  (2)分阶段构建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为财务危机预警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构建了适合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为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阶段而有针对性地防范财务危机提供了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0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及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发布,都意味着国家对民营医院开办和进一步发展的大力支持。这标志着长期以来困扰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性困境将被逐渐消失,为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难得的
学位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曾多次明确强调“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促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点。面对全球通胀预期不断调整,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不明,国内要素市场成本起伏跌宕,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将为合理的宏观调控和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微观企业是国民经
学位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证券分析师作为上市公司和普通投资者的联系中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信息的需求者,证券分析师需要利用各种途径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对上市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另一方面,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证券分析师要将其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得出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从而以便于投资者对企业相关信息的了解和利用。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
学位
期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在过去的10年中迅速成长,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投资能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包括资金、人员、技术和管理在内的多种资源,帮助其改善经营,提升整体运营和管理水平。然而,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根本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其也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鼓励或参与公司的会计盈余操纵活动,扭曲盈余信息。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我
学位
声誉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其对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声誉是企业拥有的,在某些条件下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长期的投入和不断的维护才能持久,是将自身与其他低水平企业区分开来的尺度,企业的高声誉不仅能够在市场上为企业的发展水平树立更高的可信性,还可以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尽量避免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学位
由于资本市场上频繁爆发财务造假案件以及国家相应颁布的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使得内部控制问题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公司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之一就是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而会计稳健性要求不低估负债、费用,不高估资产、收入的特征正是会计报表信息的质量要求之一,并且会计稳健性是确保财务报表质量的关键方法之一。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效果是不是可以影响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以及会产生什
学位
投资是企业财务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企业安排资本结构与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平衡发展起着重要决定作用。投资决策直接决定企业资金的去向,比如将资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直接投资,或者将资金用于资本市场上的间接投资。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从而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高效率的投资不仅可以为所有者创造财富、
学位
过度投资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过度投资的原因众多,经典的解释非效率投资的理论是Jensen(1976)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当管理层面临大量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时,管理层为了私人动机会进行过度投资。然而自由现金流假说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提出的。首先由于债权成本低于股权融资并且不稀释控制权,导致股权融资占总融资的量少,债券市场发达,由此导致股权融资不属于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其
学位
2000年11月,在第六期上市公司董事培训班上,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提出,证监会正在研究,能否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在随后的14年中,我国相继颁布了7份与现金股利相关的文件,旨在“增强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指引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同时缓解代理成本等问题。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起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与现金股利相挂钩,凡不满足股利分配要求的上市公司将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