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乡统筹的政策背景下,成都平原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一直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容器的农村聚落已发生日益增长的变化。原有的生产方式在各个层面做着巨大改变,从而影响到农村聚落形态的转变。本文以成都平原为例,从人类聚居学、农村社会学、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等角度,深入探讨农村聚落基于生产方式的改变所做的形态上的变化。主要采用调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融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通过成都平原农村聚落形态变化特征研究,分析并找出生产方式影响其形态的发展方式。并且提出相关的适宜开发模式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论文以成都平原传统与现代的农村聚落建筑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借鉴调研中的一手资料、剖析当代成都平原农村住宅及聚落规划设计手法以及一些建筑创作规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从现实状况、特征与问题出发,深入剖析影响农村聚落形态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中的经济、人文方面等对聚落形态的形成背景进行研究,之后对影响其聚落模式的改变因素进行具体阐述和实例论证。提出利用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对理论研究的深入,结合对现有成都平原所新建的优秀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和分析,然后通过对比现代地域建筑创作手法及现代建筑材质的特性,总结出生产方式改变聚落形态的基本理论,并探寻相应的设计策略,进而指导今后新的适宜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新农村聚落形态的建设发展,从而使建筑形态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最后,文章以成都几处新农村聚落设计为例,运用本文所提出的原则与方法,深入探讨如何客观把握生产方式改变所造成的影响,结合科学的要求与现代建筑创作方法来指导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为创造具有特色和鲜明地域风格的新建筑聚落形态提供理论支撑,也为自己今后对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