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池法结合Gastro Plus TM对格列吡嗪片虚拟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列吡嗪(Glipizide)为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代表性药物,相较于第一代具有降糖效果好、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等优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我国作为一个仿制药生产大国,当前药品市场中拥有批准文号的格列吡嗪仿制片有近60个,其中截止2020年底提出一致性评价申报或已完成仅4家企业,故对格列吡嗪片进行一致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及社会意义。生物等效性试验(BE)是一致性评价的主要手段,现阶段基于BCS理论的体外溶出试验是最能代替BE试验的体外试验方法,本课题在开展格列吡嗪体外溶出行为研究、揭示体内外相关性(IVIVC)规律、解析体内吸收限速步骤和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格列吡嗪仿制片剂虚拟BE研究体系,利用具有体内预测性的体外溶出评价方法,反向指导处方工艺优化、支撑虚拟BE评价。
  目的:
  1.利用基于机制性生理模型Gastro Plus TM软件,结合药物自身理化属性、药物在体内ADME特性和人体内环境动态变化,构建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数学预测模型。
  2.通过溶出度试验,研究格列吡嗪片体外溶出行为;建立粒径与溶出度的相关性;考察pH对药物制剂溶出与释放的影响,探讨药物制剂在胃肠道释药特征。
  3.结合体外溶出试验与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基于分子属性和生理关联性的体外溶出评价方法,反向指导制剂工艺优化,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最终提高仿制药品BE试验的通过率。
  方法:
  1.格列吡嗪片预测模型搭建
  根据不同模型适用对象、药物自身属性、研究目的选择搭建胃肠道高级房室吸收与转运模型(ACAT模型);通过文献获取、实验室获取、结构预测及企业提供临床数据,搭建基础模型,验证模型准确性并优化参数提高模型准确度;利用临床实验数据预测基于模型的体内释放曲线作为目标曲线以指导溶出方法开发。
  2.格列吡嗪片工艺区分方法开发
  结合Ch.P2015及USP42中收载格列吡嗪片溶出方法,在不同介质中测定格列吡嗪参比片剂和仿制片剂溶出曲线,分析其体外溶出行为特征。以桨法测定溶出度,HPLC法定量分析,向介质中添加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筛选出可区分工艺溶出条件,并采用Gastro Plus TM模型分析IVIVC。
  3.格列吡嗪片工艺区分且体内外相关溶出方法开发
  采用流通池法,选择小型片剂池,开放式系统,流速4ml?min-1,GF/D滤膜测定溶出度,通过调整溶出介质、切换溶出介质、切换时间、流速等内容获取溶出曲线,并结合模型验证IVIVC,判断工艺区分能力。
  4.格列吡嗪仿制片虚拟BE研究
  选择具有工艺区分力且体内外相关溶出方法测定的格列吡嗪仿制片溶出曲线,利用Gastro Plus TM软件中群体模拟实验,以Cmax值和AUC值的90%置信区间是否落在参比片剂的80%~125%之间为标准进行判断。
  结果:
  1.模型预测格列吡嗪片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尤其是空肠部位;体内释放与吸收曲线表明,影响格列吡嗪体内吸收限速步骤为释放。
  2.以桨法测定溶出曲线,格列吡嗪片在不同介质中溶出行为差异较大,溶解度随pH升高而增加,为pH敏感类药物;当溶出介质为0.15%SDS的pH4.5醋酸盐缓冲液时,溶出曲线具有工艺区分能力,但与体内无相关性。
  3.以流通池法测定溶出曲线,当溶出介质依次为0.03%SDS的pH1.2盐酸溶液、纯化脱气水、pH6.8磷酸盐缓冲液,切换时间分别为15、105min 时,具有IVIVC但无法区分工艺;当溶出介质依次为0.03%SDS的pH1.2盐酸溶液、纯化脱气水、0.15%SDS的pH4.5醋酸盐缓冲液,切换时间分别为15min和80min时,既具有IVIVC又具有工艺区分能力。
  4.3次群体模拟试验中,工艺改进前片剂均与参比片剂不等效;工艺改进后、粒径5μm片剂均与参比片剂等效;粒径10μm片剂,在群体模拟1、2中与参比片剂等效,群体模拟3中不等效;粒径35μm片剂均与参比片剂不等效。
  结论:
  本课题首次采用溶出试验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研究格列吡嗪片虚拟BE,构建了人体BE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人体BE结果,特别对于早期处方和工艺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了格列吡嗪片溶出条件,筛选出既具有IVIVC又可区分工艺的溶出方法;明确粒径对于格列吡嗪片剂体内吸收的影响,提示工艺改进主要从粒径角度入手;同时通过预判BE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减少盲目BE试验,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为一致性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为红景天的主要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在生物体内又会产生苷元代谢产物酪醇。红景天及活性成分在抗疲劳、抗氧化、保护心血管、肝肾功能及抗癌、抗抑郁方面均有很好的功效,有增强自身机体机能并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分别对比格犬血浆中可能存在的代谢物进行鉴定,对红景天苷绝对生物利用度考察,以及红景天苷和酪醇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第一阶段,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
学位
随着对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癌症免疫疗法正在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免疫治疗的目的是重新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其中,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肿瘤的免疫清除中起主要作用。然而T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多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PD-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
学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是指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10-100?),荧光供体与受体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的过程。该过程导致供体荧光强度减弱,受体被激发或不被激发出荧光。该技术因其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不需要清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分析检测、生物传感、光学成像等领域。在基于c DNA(Complementary Deoxyri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反复发作到最后可发展为结肠癌[1]。近年来,UC的发病率正处于上升期。传统认为UC的高发地区是欧洲和北美,但近年来亚洲UC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是我国,UC的发病率在10年间增加了 3.08倍[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或伴有体重减轻、呕吐等症状[3]。目前,临床上治疗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病变导致的关节疼痛、肿胀及僵直,累及部位包括膝、髋、踝、手等多个关节,长期、缠绵的病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黄荆子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祛风止痛、舒经活络的功效,在民间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
学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是白血病细胞浸润脑和脊髓的总称。CNSL是白血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常导致治疗失败或预后不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中,CNSL的发病率超过25%且CNSL是导致ALL完全缓解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CNSL治疗存在三大难点:(1)发病机制
中药栀子(Gardeniae Fructus)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导栀子及其主要活性成分京尼平苷(又称栀子苷)具有肝毒性,长期或大量使用可引起肝损伤。由于中草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其毒理机制研究较为困难,早期关于栀子肝毒性的研究主要停留于描述性研究层面,未能
学位
近四十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现有药物种类不足,且真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开发新结构,新机制的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论文包含两个部分:首先,设计合成了含有苯并三嗪酮、异喹啉酮以及酚酞酮侧链的阿巴康唑类似物,以期发现高活性、抗菌谱广、低毒且具有体内药效的新型三唑类抗真菌先导化合物。其次,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报道的新型小檗碱类协同抗真菌先
目的:针对阿苯达唑原料内的杂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LC--Orbitrap)的分析鉴定,并使用ADMET Predictor8.5软件对其进行全面毒理参数的评测,获得其不良反应情况的剖析及预估;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RP-HPIC)测定阿苯达唑原料中的杂质及破坏实验的杂质情况,充分了解杂质的分布及来源情况;采用顶空-GC测定阿苯达唑原料中的残留溶剂,了解工艺过程中残留溶剂是否符合
川贝母(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是一种多基原植物,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梭砂贝母(F.delavayi)、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太白贝母(F.taipaiensis)和瓦布贝母(F.unibracteata var.wabuensi)的干燥鳞茎,是我国重要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