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水平也快速提高,目前城镇化率已突破50%。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为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保障公共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均选择了举债的方式来进行融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得以迅速扩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直到当前所提出的“经济新常态”阶段,我国国际贸易形势严峻,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力下降,经济增长乏力,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出现缺口,纷纷以设立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致使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到2013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层级应承担直接偿债义务的债务已达到约109,000亿元的规模。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张,使发生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可能性加大,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对规模加以控制。而要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则必须先搞清楚,在财政管理的视角下,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剖析财政管理视角下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为如何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提供参考。第一,定义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含义、范畴,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条件和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理论依据。第二,对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现状进行了分析,既分析了全国整体的现状,也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各选取一个省份作为代表,分析了不同地区的现状,并从中总结出了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三,透过财政管理视角,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剖析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因素,基本思路如下:先以定性分析的方法确定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三大类影响因素——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债务风险评价,再确定三大类影响因素下所包含的具体因素。财政收入因素下有土地财政收入、融资平台融资能力、税收收入三个具体因素;财政支出因素下有民生支出、重点项目建设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三个具体因素;债务风险评价因素下,有债务率、逾期债务率、债务负担率三个具体因素。随后运用AHP模型,将各指标进行层次分析,通过专家评判结果计算各指标影响权重值。结果显示:财政收入的多寡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影响并不大,但土地财政收入却是各项收入当中影响最大的;财政支出的影响最大,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支出;债务风险评价结果对举债行为有较强约束作用,可制约债务规模的扩大。本文最后为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提了四条政策建议:推广使用PPP模式;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控制;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督;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