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依托2015年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委托课题及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中医证候要素、颈动脉斑块风险分级与缺血性中风复发的相关性,进一步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缺血性中风复发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缺血性中风1年内复发及未复发患者共128例,其中复发组64例,未复发组64例。将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采集表按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提取为中医证候要素。分析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情况,并进行颈动脉斑块风险分级。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探讨中医证候要素、颈动脉斑块风险分级与缺血性中风1年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总占比排序依次为痰>瘀>风>火>气虚>阴虚;未复发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占比排序依次为风>火>痰=瘀>阴虚>气虚;复发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占比排序依次为痰>瘀>风>气虚>火>阴虚。从中医证候要素占比情况看,痰、瘀、风、火在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影响较大,未复发患者以风、火为主,而复发患者则是以痰、瘀居多。经Pearson-χ~2检验,缺血性中风复发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痰、瘀、气虚)的构成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未复发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火)的构成比高于复发组(P<0.05);复发组患者两种复合证候要素(痰与瘀)的构成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Pearson-χ~2检验,缺血性中风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高度风险组的构成比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经Pearson-χ~2检验,缺血性中风未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中度风险组中医证候要素(风)的构成比高于高度风险组(P<0.05);未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高度风险组中医证候要素(痰)的构成比高于中度风险组(P<0.05)。经Pearson-χ~2检验,缺血性中风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低度风险组与中度风险组中医证候要素(风)的构成比高于高度风险组(P<0.05);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高度风险组中医证候要素(痰、瘀)的构成比高于中度风险组(P<0.05)。结论:中医证候要素及颈动脉斑块风险程度是影响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重要因素。缺血性中风1年内复发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是痰、瘀、气虚,高度风险的颈动脉斑块是缺血性中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痰、瘀证候要素与高度风险的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因此,积极控制痰、瘀、气虚证候要素,降低颈动脉斑块风险程度等可控因素可能是中西医结合防治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