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塘月色》是我国近代白话散文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朱自清以他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吸引了国内外无数读者和翻译家。《荷塘月色》通篇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大量叠音词,修辞手段的使用,平行结构的使用,对古诗词赋的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衔接紧密的语篇以及所传达出的意境美值得读者学习,同时也值得广大译者为之努力。文体学发展的历史是跨学科交流和融合的历史,早期文体学的建立本身就是修辞学和文学的结合。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文体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自身的发展,文体学与文学批评结合形成了文学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研究语言在文学中的运用情况。它借助语言学的方法为工具,对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语篇进行描述和解释,能够合理的解释文学现象,因而代表了当代文体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内外学者对文体的研究,都是研究文体的本质和特征,尽管从不同视角和目的出发。文体研究的共同目的就是探讨和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显示文体特征、传递意蕴和美感的。文体分析的重点是分析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特征,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从而达到审美和鉴赏的目的。通过文体分析,译者可以对原语的文体以及原文中具体的语言形式所蕴含的文体价值有有更好的把握,加深对原语的理解,帮助其翻译工作的进行。另外,在译文检查方面,译者本人或他人可以通过对译文的文体分析及与原文的对比,检查译文是否再现了原语的文体特色,进而帮助保证或提高译文质量。所以本文试图将文学文体学引入到《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英译中,从这个视角来比较它的两个英文译本。本文重点讨论了文体特色中的两个层面:节奏层面和语篇层面,具体涉及到了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选取《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为例,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朱纯深和李明翻译的两个英译本的具体文体分析,旨在归纳出两译本各自的文体特点。作者发现朱译本在声音节奏方面对原文所引用的诗赋的再现采用了散文的形式而丢失了诗歌的韵律美;在修辞,短句及平行结构这些意义节奏方面对原文再现较为到位,体现了原文语言的简约美;在语篇方面,对全篇结构把握较好,主要是通过意义来达到文章的衔接连贯而非运用明显的衔接手段,基本再现了原文作者心理活动方面的上下文照应,但对文中的首位照应方面稍有欠缺。李明的译本在声音节奏方面采用了大量的头韵类韵等手法以及对原文引用的诗赋也尽力用诗歌翻译,保留了原文在这方面的音韵美;在意义节奏方面,对修辞,平行结构和短句这些特色的再现有些不足,尤其是语言不够简洁,稍显拖沓。在语篇层面,运用了较多的衔接词,尤其是考虑了段落之间的衔接,也较成功的再现了原文中作者心理活动方面的首尾照应,但对其中的上下文照应把握不够,并且对个别连接词的翻译有错误,不是很准确。通过对这两个英译本的翻译实例进行的对比分析以及发现的两个译本在不同方面对原文的传递程度和与成功与否所存在的这些差异,作者认为有助于探讨在散文文体的汉英翻译中译者应关注的因素,进一步指导我们的译文写作,为散文的汉英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达到提倡从文体学角度关照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