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规制是解决目前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方法。由于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和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相当大的难度。本文的宗旨是运用环境规制的基本理论,通过构建我国环境规制绩效评价体系,在对我国环境规制相关问题的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M(1,1)模型(灰色系统理论的微分方程)、层次分析和弹性分析等工具分析我国环境规制绩效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环境规制绩效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环境规制绩效的政策建议。为此,本文对环境规制的基本理论、环境规制的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评价并计算我国环境规制绩效,分析我国环境规制绩效水平低下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我国环境规制的改革路径。通过文章的研究可知,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是引发环境规制的主要原因,政治、法律、文化观念等非经济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制立法、规制主体、规制客体和规制方式是影响环境规制绩效的主要因素。环境规制绩效包括环境规制效果和环境规制效率两个方面,采用GM(1,1)模型分析我国环境规制效果,是一种应用的创新;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环境规制效率体系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成本收益弹性分析对我国环境规制效率展开研究,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评价方法。一般认为,环境规制的收益成本弹性大于1时,规制是有效率的。目前,我国对环境规制的投资成本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绩效水平低、规制失灵仍然存在。解决我国环境规制绩效低下问题,要从法律制度、规制主体和客体、规制方式等多方面改革入手。具体包括环境规制立法、环境规制绩效影响评价机制、环境规制的监督体系、环境规制方式转变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我国环境规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必须提高我国环境规制绩效水平,其改革取向为:完善环境规制立法,提高规制立法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建立以成本-收益为核心的环境规制影响评价机制;完善三位一体的环境规制监督体系;提高环境规制方式的创新水平和提高规制对象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