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运用语言时常要求“精确”,讲究言简意赅,言必有中。但语言现实错综复杂,交际双方往往会有言不达意或误解的状况发生。歧义,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无处不在。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洪堡特早在18世纪就指出,语言是对于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Robin,1987)。当一个词表示诸多意义,一个结构形式体现多种结构层次关系,一个言语表现不同意图或含义时,便容易产生歧义。对有限语言手段的无限运用是歧义产生的根本机制(邱述德,1998)。 近年来,人们运用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模式从不同角度探索歧义,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不少国内外学者对歧义的研究是在语义或语法层面上进行的,是一种静态的研究。然而语言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事物,它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不断地被创造性地使用着,所以歧义的语用研究逐渐火热起来。但从认知角度研究歧义的很少,语言歧义不仅是一种交际现象,从本质上来看,又是一种认知现象。所以,笔者拟用认知的相关理论来探讨交际中的歧义现象。研究语言不仅是为了弄清它是如何使用的,更重要的是为了了解人的思维,发现语言产生的认知机制,从而进一步了解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歧义是交际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认知活动,所以从认知角度阐释歧义,是对歧义本质的一种发现,是对歧义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研究。 本文首先把人们以往对歧义的研究从定义、分类和理解三个方面作了总结,并提出认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继而笔者对认知的概念以及语言理解的认知方法,即模块组合论和相互作用论,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接着笔者分别就歧义的三大类—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进行了认知分析。 本文用心理词汇和词汇提取理论解释词汇歧义,指出在词汇输入的同时及词汇理解过程中歧义产生的心理机制。心理词汇正如内化在人脑中的一本字典,包含了词汇的语言及非语言特性。它以语义网的形式构建。收到刺激后,储存在心理词汇的相关信息被网状扩散式激活,有时一些不相关的信息也被激活,从而引起歧义。另外本文用四种词汇提取模型,即全激活式、有序激活式、语境决定式和激活抑制式,揭示词汇的认知程序,并分析了歧义产生的认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