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高危新生儿及产科病房中正常新生儿的听力检测,探讨引起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价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特点和意义,明确最适合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及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跟踪随访并进行及时干预的可行性。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儿科NICU中住院治疗的128例高危新生儿,对照组150例,为产科病房正常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28例高危新生儿包括早产儿75例(胎龄29~37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7例(血清胆红素浓度>221μmol/L)、窒息新生儿16例(出生时Apgar评分<7分),所有新生儿均无先天性耳聋家族史,无妊娠耳毒药史及感染史,并且只有单一危险因素。对NICU中新生儿进行了TEOAE及AABR检测,对产科病房中正常新生儿进行了TEOAE检测,听力检测工作由耳鼻喉科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主管技师进行。发现有听力损害者均进行了定期复查、随访和指导治疗的相关工作,具体如下:所有高危新生儿均在病情平稳后常规接受TEOAE法及AABR法检查,正常新生儿于生后满48小时进行TEOAE法检查。初筛未通过者于一个月后进行复筛。将筛查结果按照高危因素、筛查方法、初筛与复筛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组,所有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16.0版)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高危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比较TEOAE法共筛查128例高危新生儿,256耳,通过耳数为166耳,通过率为64.84%,筛查正常新生儿150例300耳,通过289耳通过率为96.33%,高危新生儿筛查结果与正常新生儿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即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2不同疾病高危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TEOAE法共筛查128例高危新生儿儿,256耳,其中早产儿75例150耳,通过95耳,通过率为63.33%;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7例74耳,通过52耳,通过率为70.27%;新生儿窒息患儿16例,32耳,通过19耳,通过率为59.38%。AABR法筛查128例高危新生儿,256耳,通过耳数为182耳,通过率为71.09%,其中早产儿75例150耳,通过117耳,通过率为78%;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7例74耳,通过49耳,通过率为66.21%;新生儿窒息16例32耳,通过16耳,通过率为50%。3高危新生儿初筛与复筛结果比较对TEOAE与AABR两种方法初筛未通过患儿于生后30~42天进行复筛,TEOAE法初筛未通过患儿60例120耳,其中未通过90耳,通过30耳,通过率为25%,复筛失访4例,复筛56例112耳,未通过20耳,通过92耳,复筛通过率为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BR法初筛未通过52例104耳,其中未通过74耳,通过30耳,初筛通过率为38.65%,复筛失访4例,复筛48例96耳,未通过9耳,通过87耳,复筛通过率为9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TEOAE与AABR两种筛查方法结果比较对128例高危新生儿256耳分别进行TEOAE法与AABR法初筛,其中两种方法均通过146耳,TEOAE法通过而AABR法未通过20耳,TEOAE法未通过而AABR法通过36耳,两种方法均未通过54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通过的54耳复筛时仍有7耳未通过,已转至我院耳鼻喉科进一步确诊,跟踪随访。结论:1. NICU中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应该常规进行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2. NICU中的高危新生儿随着日龄的不断增长及原发病的治疗好转,损失的听力也逐渐恢复。3. TEOAE法与AABR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漏诊或误诊部分听力障碍儿童,因此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4.对高危新生儿应制定严格的听力初筛与复筛程序,初筛未通过者要密切跟踪随访,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尽早实施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