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系统评价及“脉证治”规律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全面收集国内外中医药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文献(RCT),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深入挖掘眩晕的证治规律,探讨“脉证治”关联性,为眩晕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决策证据和诊治经验。方法:1.制定检索策略,检索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纳入的文献应用改良Jadad量表评分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的一般资料、研究设计类型、患者基本情况、干预措施、结局指标、随访情况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对同类研究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不能合并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选取中医药为主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名称、作者、出处、发表年代及中医脉象、证型、中药等资料,进行统一规范输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表格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转换为标准数据库,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性别、年龄、病程、证素、脉象、证型、中药等进行频数、频率分析、聚类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频率描述;应用SPSS Modeler18.0统计软件建立模型,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统计分析,通过反复设置相应的置信度和支持度寻找最佳置信度和支持度数值,挖掘脉象、中药自身的关联规则以及脉象、证型和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并做网络关联图。结果:1.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1)单纯中药治疗:在整体疗效、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平均血流速度、眩晕复发率、人体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方面作用优于西药对照组;中药组不良反应轻微,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临床使用安全性好。(2)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整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平均血流速度、血浆粘度、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欧洲眩晕评价量表、血浆NO水平方面作用优于西药对照组;中药联合西药组不良反应轻微,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可安全使用。2.眩晕证治规律及“脉证治”关联性。(1)证治规律:(1)病因病机:男女性患眩晕的比例基本一致,主要发病年龄段为45~65岁之间,病程自数分钟至数年不等,常见既往疾病有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颈性眩晕、梅尼埃病等;眩晕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以痰、血瘀、气逆、阴虚、阳亢为主要证素,痰浊、瘀血为其主要致病因素;(2)证型分布:常见中医脉象有弦脉、滑脉、细脉、涩脉、弱脉等,常见脉象组合有数弦脉、濡滑脉、实弦脉、缓弱脉、弱细脉等;痰浊上蒙型、肝阳上亢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等是现代文献中眩晕的常见中医证型;(3)用药规律:常用中药为黄芪、泽泻、葛根等;常用的药物种类有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等;通过聚类分析,药物聚为13类,分别为健脾益气化痰类、平肝潜阳类、活血化瘀通络类等;常见的中药配伍规律:杜仲与牛膝、杜仲与钩藤配牛膝,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眩晕;钩藤与天麻、石决明与钩藤、桑寄生与天麻配牛膝等,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生姜与白术、陈皮与茯苓,可用于脾失健运,痰浊上蒙之眩晕等。(2)眩晕“脉证治”关联性:(1)脉象与证型的关联分析:关联度较高的组合:实弦脉与肝阳上亢证、濡滑脉与痰浊上蒙证、弱涩脉与气虚血瘀证等。(2)证型与中药的关联分析:关联度较高的组合:痰浊上蒙证常用陈皮、半夏、白术、茯苓、天麻;肝阳上亢证常用钩藤、牛膝、天麻;痰瘀阻络证常用川芎、半夏、茯苓、天麻等。(3)脉象与中药的关联分析:关联度较高的组合:弦脉常用天麻、钩藤、牛膝、杜仲、石决明;滑脉常用陈皮、白术、半夏、茯苓、天麻;弱脉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升麻、当归等。3.通过深入挖掘分析眩晕现代证治规律,发现眩晕病位在清窍,主要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积滞、体虚久病、劳倦失血等因素引起的气运动失常,产生气虚或气机失调。气机失调包括气逆、气滞、气郁、气闭、气脱等气的运动变化,并进一步演化为化火、生痰、饮停、血瘀等,形成演化病机,产生风、火、痰、瘀、虚等病理变化,使清窍被扰,清阳不升,或精血亏虚,脑窍失养而发为眩晕。提出气的运动失常是眩晕产生的基本病机。临床辨证分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进行论治。治眩以调气为先,调气包括补气和调节气机。临证应注重脉诊应用,发挥脉诊的客观诊断优势,采用“脉证治”一体化诊疗模式,结合其它三诊,辨治眩晕,提高疗效。结论:1.中医药治疗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评分量表、临床生化指标等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轻微,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临床应用安全性好。2.眩晕证治规律及“脉证治”关联性:(1)证治规律:眩晕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均可患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眩晕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主要致病因素为痰、血瘀、气逆、阴虚、阳亢、气虚等。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病机为痰浊上蒙、肝阳上亢、痰瘀阻络、肝肾阴虚型及气血亏虚,其中痰浊上蒙是最常见病因病机,其次是肝阳上亢、痰瘀阻络,再次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认为眩晕产生与痰、风、瘀、虚密切相关。(2)“脉证治”关联性:对脉象、证型、中药进行脉-证、证-药、脉-药的相互关联,发现存在脉证相应、证药相应以及脉药相应,“脉-证-治”三者关系密切,具有一致性,有其内在的关联规则。3.系统总结并提出眩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疾病过程,气的运动失常为眩晕的基本病机,“痰瘀”为眩晕的基本致病因素,眩晕病性虚实夹杂,临证应从“气痰瘀”论治,治疗以调气为先,包括补气和调节气机。临证应注重发挥脉诊的客观诊断优势,通过“脉证治”一体化诊疗模式,结合其它三诊,辨治眩晕,为临床诊治眩晕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前,植物精油被认为是代替饲料中抗生素的有效产品之一。其作用机理是植物精油能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发育,进而抑制去氨基作用和甲烷生成,降低氨氮浓度,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同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圆锥罩、球缺罩及其组合形式的3种药型罩聚能装药水中接触爆炸单层靶板及带含水夹层靶板的数值模型,并对比分析了3种药型罩水中接触爆炸
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促进我国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增加公安机关的人力因素,理顺公安机机关的管理体制因素,加强公安机关硬件建设因素和良好群众关系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文从产业哲学的视角提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建议。从产业哲学的规模性、盈利性
<正>一、实现东钱湖科学发展必须推进两个转轨国际旅游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观光型、休闲型、度假型、体验型。休闲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然而有很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
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界都较早地重视起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问题,而在我国,至今鲜有开展专门针对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的讨论,即使偶有涉及,也仅限于成人
背景与目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一种以上皮细胞增殖、角化、脱落、堆积和骨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中耳炎性疾病。它常破坏听骨链、面神经管及中耳腔周围骨质,引起严重听力下降及各
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性别、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提出依据发展特点,制定适当的教育计划;建立适合的教养方式;适当关心、陪伴幼儿,
目的:比较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薰蒸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单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