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监测、评估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灾害一直是影响草原牧区畜牧业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新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深入研究草原地区干旱灾害,建立有效的草原地区干旱监测、评估体系,可为抗灾决策部门提供更为丰富、有力的信息支持。本文以MODIS1B数据为遥感信息源,结合地面样方调查数据、长序列的气象站点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遥感、GIS技术手段,通过对干旱对草原植被的影响、草原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草原干旱灾害评估以及草原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四个方面的研究,实现了对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的监测与评估。利用近40年的长时期序列降水资料,以降水在时间序列上的GAMMA分布概率函数为模型,使用标准化降水距平指数(SPI)作为气象干旱指标,针对不同干旱程度与不同生长时段,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原植被的生长速度、产草量和建群种优势度等指标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不同的草原类型中,草甸草原的生长速度变化对干旱的响应最为敏感,荒漠草原的响应最为迟钝。对草甸草原来说4、5月份的降水最为关键;对典型草原来说4、5月份和8、9月份的降水对植被的生长最为关键;对荒漠草原植被来说8、9月份的降水最为关键。本文利用LST-NDVI特征空间原理深入挖掘特征空间中相对稳定的角度信息,建立了有效的土壤湿度遥感反演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克服了传统LST-NDVI特征空间法时间可比性差的缺点,能够满足不同年份不同时段的监测需求。通过对土壤湿度、植被生长情况等干旱指标要素的逐旬遥感监测,建立了复合预警指标体系。在2009年的夏季干旱的案例中,使用复合预警指标体系进行逐旬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复合预警指数与各旬的SPI-1M指数变化相近,既可反映当前干旱状况又可预警下一时段干旱发展,监测预警效果良好。通过对草原干旱灾害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灾害强度以及灾情损失的评估建立了草原地区干旱灾害评估标准,采用BP神经网络法对干旱灾害类型进行了划分。与一般的统计聚类方法相比,BP神经网络分类法克服了灾害类型判读经验的限制和不同程度干旱灾害类型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的假设限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利用本文建立的草原地区干旱灾害评估方法,对研究区发生的春旱、夏旱、夏秋连旱的不同年份的干旱灾害进行了分县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既能反映该年度的灾情程度,又可反映该年度干旱灾害的类型。利用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对研究区草原干旱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与区划。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干旱灾害风险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低风险区地区包括新巴尔虎左旗、扎鲁特旗等6个旗县;中风险区的地区包括苏尼特右旗、林西县等7个旗县;高风险区的地区包括新巴尔虎右旗、西乌珠穆沁旗等7个旗县。草原干旱灾害风险类型划分结果表明:阿鲁科尔沁旗草原干旱灾害风险类型为低危险型;阿巴嘎旗、镶黄旗等10个旗县草原干旱灾害风险类型为低防灾抗灾能力型;东乌珠穆沁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9个旗县草原干旱灾害风险类型为易损型。
其他文献
基于非共价键(如氢键、配位作用、π-π堆积、离子键等具有可逆特性的相互作用)构建的超分子弹性体因其具有诸多传统交联弹性体(如:硫化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所不具有的特性,
在李克强总体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对不同产业与规模的利息收入以及金融产品的交易价格收入的增值税率定位6%,这样对企业和各经营主体来讲,都能够有效的降低税收支出,可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结构越来越庞大复杂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迫切需要一种经济合理的精确路径识别技术来解决多义性路径难题。基于GPS/北斗的高速公路通行卡既能精确识别车辆的
<正>1教材分析"正比例函数"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2节。从知识结构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变量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图像"基础
语言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各种语言变体。人们根据不同的场合、话题、交际目的选用不同的语言变体。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主题采用合适的语言
2011年全国正式启动营改增试点工作,2016年5月1日起,商业银行正式纳入营改增试点,由于银行涉及的分支机构数量众多,且经营的是服务与资金,和传统缴纳增值税的生产企业存在较
本文从甘肃整体以及数个市县为基本数据采集单位,对甘肃农村社会救助现状进行全面的论证和分析,发现甘肃实施的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灾害救助
人本管理是一种如何对待管理中的人的哲学,这一管理哲学要求管理中人的回归。生涯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之一,是目前为止,最好体现人本管理思想的管理模式。生涯管理有许多
"十一五"时期,昌都地区按照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增收、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