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发展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群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依托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借助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一个或多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由不同类型、功能以及规模的城市所形成的空间相对紧凑、经济联系相对紧密的城市集合体。改革开放40年多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迅猛,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与城市之间通过交通流、信息流、知识流、能量流等各种要素流不断相互作用,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有机整体,推进我国城市群相继形成和持续发展演化。目前,我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大小不同、规模不等、发育程度不同的20个城市群,构成了“5+9+6”城市群空间组织新格局。城市群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同时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形态。随着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强化,城市群内部经历了由简单等级规模结构向复杂网络结构的转变。关于城市群的研究,也逐步由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研究转向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成渝城市群位于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场。成渝城市群凭借其重要战略地位,发展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但成渝城市群发育程度和综合实力远不如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但作为典型的“双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演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探讨成渝城市群发展演化特征,揭示其发展演化规律和发展问题,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成渝城市群空间资源要素,推动城市群结构优化重组,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本文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群内36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政策出口”的研究框架,遵循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的“节点-轴线-网络”逻辑进路,对成渝城市群发展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城市群概念演进、城市群发展演化以及成渝城市群的相关研究进展,剖析了本文的核心概念和基础支撑理论;然后,介绍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概况;其次,从城市群规模结构、城市联系、网络结构等多个维度,运用首位指数、分形模型、修正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模型和方法,定量探讨了成渝城市群发展演化特征;最后,剖析了成渝城市群发展演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成渝城市群发展优化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来,成渝地区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时期:城市发育的雏形期(1949-1978年)、城市快速成长期(1979-2000年)、由“行政区”向“经济区”的转型发展期(2000-2005年)、成渝经济区形成时期(2006-2010年)、成渝经济区建设时期(2011-2015年)以及成渝城市群形成和建设发展时期(2016-2020)。2020年以后,区域进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时期。(2)从规模结构特征及演化来看,2000-2017年,成渝城市群呈现出以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为中心的典型的双核结构模式,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由“基地宽、塔尖窄”的“正金字塔形”向“塔身宽、基地窄、塔尖窄”的断裂式“纺锤形”演化;而且,城市群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研究期内城市人口分布差异拉大,成都作为首位城市,其人口垄断性更强,核心与非核心城市出现人口规模“断层”;虽然城市群高位序规模结构有优化趋势,但是整体规模结构发育演化仍不成熟,尚未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3)从城市联系特征及演化来看,2000-2017年,成渝城市群城市联系强度不断提升,提升速率经历了由稳步提升到持续减速的转变;同时不同城市间的联系强度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城市联系层级复杂化、高级化,空间形态上表现为城市联系轴线数量增多,联系轴线变粗,呈现出多层级网络化发展态势,但城市联系也存在“断层”问题;从城市联系方向来看,整体联系方向始终指向成都和重庆主城区,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即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中心”汇聚,以双核城市各自临近城市为“外围”向“中心”簇拥。(4)从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来看,城市“节点”和城市联系“轴线”构成了成渝城市群的网络结构。2000-2017年,成渝城市群网络密度逐步增大,网络越来越紧密,网络空间结构经历了“极核孕育”“点轴扩散”“网络组织”三个基本阶段,已由双中心低层级放射状简单结构发展演化为双中心高层级放射状复杂网络结构。研究期内,成渝城市群网络整体中心化程度总体上有所提高,但网络集中程度始终不明显,反映出成渝城市群典型的非单核心空间结构特征,网络中各城市中心性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心性区域差异也在不断拉大,空间上始终呈现出以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特征,且在城市群中部和边缘地区始终存在城市中心性“洼地”。研究期内,成渝城市群网络子结构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4个凝聚子群,分别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凝聚子群、以重庆主城区中心的凝聚子群、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凝聚子群,以及由成渝发展主轴沿线城市所形成的凝聚子群,网络子结构存在固结化特征。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来看,成渝城市群网络总体而言呈现以成都为中心的“半圈层阶梯状”核心-边缘结构,网络核心区域辐射、集聚影响作用较为稳定,但其他城市间的辐射、集聚影响作用差异有所扩大。(5)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优化,一要适当提升重庆主城区核心城市规模,避免成渝“双核失衡”;二要修复城市规模和城市联系“断层”,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三要填补“中部洼地”、修复“边缘区塌陷”,推动区域实现均衡发展;四要构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其他文献
有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深入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药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具有“困难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存在理
新课程就像一股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与此同时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更是激荡着教师的心怀。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国民英语语用能力的提升已经迫在眉睫。但是中国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小学英语教师语用能力并不高,加之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又延续他们所接受的英语培养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语用机会少之又少,导致我国小学英语教师语用意识越来越低、语用能力越来越弱和语用失误越来越多的现状。面对这种状况我国英语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办公厅于2018年
刑事司法实践中,证据是还原和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和基础,审判者必须通过对大量复杂的案卷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还原案件事实,在以案件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对被告人的行为进
陈家坞槽14号站位连续两个潮次的流速资料表明,该站位的潮流特点为落强涨弱.分析了该站位的潮流特征、各层潮流流速的椭圆分布、潮平均流速分布及其余流特征.拟合了该站位潮
本文以前起落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道面随机激励作用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式,对比分析了飞机滑跑和牵引过程中前起落架系统垂向动力学响应。首先建立了起落架系统主要结构的数
身处在多元化的信息潮流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与日俱增。相比于其他的纸媒艺术形式,绘本作为纸媒艺术中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它的表达更能够清晰直接的深入人心,备受人
当前,随着我国“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持续推进,大多数省份将实现市市通高铁。高铁站周边区域作为城市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关注地区。但目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