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应用于全身放疗(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08月-2015年01月于南京明基医院接受包含TBI的清髓预处理方案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17-46岁,中位年龄31岁。采用瓦里安Eclipse 10.0计划系统,单弧360°多中心衔接的方法制定VMAT计划。TBI的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定义为骨骼、主要淋巴链及脾脏。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为CTV外扩3mm。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包括晶体、腮腺、肺脏、肾脏以及肝脏。处方剂量12Gy/6F。通过分析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DVH曲线的参数,来评估靶区、危及器官(Organatrisk,OAR)的剂量分布及均匀性;通过治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出束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来评估计划的实施效率;最后采用MatrixX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剂量验证。结果:15例患者TBI计划的平均总机器跳数为2308±210.7 MU,剂量率约400 cGy/min,平均计划实施时间为30min。靶区平均剂量为12.58±0.45 Gy,最小剂量为11.27±0.13 Gy,最大剂量为15.35±0.65 Gy。同时,OAR受量较低,其中肺平均剂量为7.52±0.19Gy,远低于发生致死性放射性肺炎的临界值。结论:在TBI治疗中,运用VMAT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靶区剂量均匀性及计划实施效率,同时正常组织受量较低,因此提示VMAT技术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本文观察分次全身调强适形放疗技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的观察,探讨其作为移植前预处理方案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08月至2015年1月在南京明基医院行全身放疗技术(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5例。TBI采用分割放疗、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使用Eclips 10.0治疗系统中制定放疗计划。其中临床靶区CTV为全身骨骼、主要淋巴链、脾脏。计划靶区PTV定义为CTV外扩3mm。放射剂量为:单次剂量2Gy,每天2次,每次间隔6-8小时,连续3天,总剂量12Gy。结果:15例患者随访期为1-30个月,中位时间17月。其中13例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在第9-32天绝对数≥0.5×10^9/L,移植后12-37天血小板≥20×10^9/L,并且PCR检测提示染色体核型转为供体型,表明移植成功。除1例患者出现Ⅲ级放射性肠炎外,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能够耐受的口腔粘膜损伤及轻度腹泻。结论:分次全身调强适形放疗在HSCT预处理中有着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然而由于目前观察期尚短,其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