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页岩热-湿-流-固多场耦合下的两相流工程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ry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广泛存在气-液两相流,因其流动的非线性、耦合的复杂性和相态的非连续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能源工程中,页岩气开采要保持长期的开采速率,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强调盖层的密封性。二者虽有相反的工程目标,但有相同的科学问题:裂隙岩体中以气-液两相流为核心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因此,结合裂隙岩体孔隙结构复杂性,建立多场耦合作用下的两相流数值模型,能揭示页岩气返排和二氧化碳封存中的流动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为此,本文针对裂隙岩体中的气-液两相流渗流特征,综合运用实验测试、理论模型推导、现场数据对比和数值模拟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页岩气开采和二氧化碳封存中气-液两相流的热-湿-流-固多场耦合机理,建立了多场耦合的两相流工程理论分析模型,旨在为能源工程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通过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通过室内页岩浸泡试验,揭示了页岩组分、表面形态、内部孔隙结构和抗拉强度在酸碱劣化下的变化规律。首先完成三种典型溶液对页岩的溶蚀效果试验,通过X射线衍射(XRD)半定量分析矿物组分的变化,结果发现溶蚀效果由强到弱为:碱性溶液>酸性溶液>蒸馏水。其次,通过场发射电镜扫描(FE-SEM)观测了页岩表面形态特征的变化,发现水-岩反应对页岩表面形态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微米级裂隙和颗粒间孔隙。采用N2和CO2吸附试验对页岩内部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孔隙尺寸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最后,通过巴西劈裂实验,揭示了酸碱劣化下的页岩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观测到,在经过蒸馏水浸泡后的页岩抗拉强度平均值出现大幅度下降,达27.4%。(2)推导了一个新的气-水相对渗透率分形微观模型。综合考虑裂隙岩体孔隙结构(孔隙分布分形维数、迂曲度分形维数和水膜结构)的复杂性,推导了一个气-水相对渗透率分形微观模型;并通过与两个经典的相对渗透率模型和几组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详细探讨了孔隙结构参数、水膜、几何修正因子和真实气体效应对气-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孔隙尺寸分形维数决定了流动的形态,并对气-水有效渗透率的变化有着更显著的影响;孔隙几何形状会影响气体的流动机理,当孔隙几何不规则性增加时克努森数减小,气体分子间碰撞加强,气体流动逐渐转化为连续介质流动。(3)提出了一个多尺度渗流-扩散的三分区数值模型,研究了水基压裂液两相流返排对页岩气产量的影响。在水力裂隙间距、裂隙宽度、裂隙均匀性和裂隙几何形状等不同的裂隙特性下,研究了裂隙参数对页岩气产能的影响,探讨了多尺度渗流-扩散对页岩气产量的贡献以及不同区域微裂隙与基质之间的气体交换速率。结果发现,考虑两相流返排模型预测在返排初期(算例中约230天)的页岩气累计产量下降了58.2%。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基质中微裂隙的渗透率逐渐增加,并接近裂隙区的渗透率,反映了裂隙尺度渗流和基质尺度扩散的协调性。(4)建立了一个考虑水膜结构的湿-流-固多场耦合模型,揭示了页岩气水基压裂液返排在两相流阶段后的湿度运移规律。首次在页岩气返排的耦合模型中考虑湿度运移,探讨了残余水饱和度下的启动压力梯度、裂隙表面的水膜蒸发以及基质中的气-液-固混合吸附机理,提出裂隙中水膜结构导致的非达西流动机理,明确了气体吸附衰减系数和水覆盖因子与基质中气体吸附量之间的关系。(5)提出了一个CO2三相共存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CO2在临界深度盖层中的运移规律。基于800 m深度的浅部临界深度盖层,引入CO2在临界深度盖层中的相变效应,建立一个以两相流为基础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盖层密封效率的影响,探讨了相变区CO2物理性质随气体分压和地层温度的变化。通过定义盖层中的CO2渗透深度,有效评价了盖层的密封安全性。研究发现,在封存400年时,考虑真实气体效应的CO2渗透深度相比于理想状态气体的渗透深度增长了5.9%。(6)揭示了CO2在深部咸水储层的热-流-固多场耦合作用和运移机制。在深部咸水储层中考虑CO2迁移的热应力和焦耳-汤姆森等热效应。在孔隙率模型中考虑CO2物性变化、孔隙压力的积累、吸附膨胀和热收缩的共同作用,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在深部咸水层封存CO2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通过耦合两相流、多孔介质变形和传热与焦耳-汤姆森效应,分析了注入CO2的温度变化和流动规律。模拟对比了不同毛细进入压力对CO2羽流形态的影响;探讨了注入边界条件对盖层底部CO2压力积累的作用,合理的注入速率对CO2的封存效率至关重要。该论文有图105幅,表16个,参考文献202篇。
其他文献
聚合物模内微装配成型技术是一种制造微型聚合物机械的创新加工技术,而二次成型充填流动过程中频发预成型微型轴热黏弹塑性颈缩熔断是导致目前其加工废品率过高的主要技术挑
目的:本课题一方面研究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另一方面研究该病中医证素分布与BMI、内分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把握其内在规律,为提高育龄期PCOS中医辨证的规范化、客观化及中西医结合诊治PCOS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就诊并确诊为PCOS的患者,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得出育龄期PCOS患者的中医证素及BMI、内分泌代谢指
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低密度、耐高温、耐摩擦等优良特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复合材料薄壁件的形貌自动检测技术对于复合材料薄壁件生产极为重要,因此,研究复合
近年来,伴随国内经济的高速崛起,我国黄金产量、用金量逐年攀升,现已跃居为世界第一大产金国和黄金消费国。但与此同时,我国在黄金市场的地位却与市场规模极不匹配,国际市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大豆富含蛋白质、异黄酮、低聚糖、皂苷及磷脂等营养因子,具有改善体质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大豆及其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大豆又属于八大类过敏食物之一
捕收剂与矿物颗粒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决定浮选效率的前提条件,捕收剂在浮选过程中可以产生疏水引力以克服静电排斥作用。目前关于捕收剂在煤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已进行了
“中国制造”有着十分久远的发展历史。“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对外的出口贸易发展,中国的丝绸、陶瓷以及造纸、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入西方,扩大了古代中国在世
在新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以专利技术为代表的创新成果只有跨越了实验室与工厂之间的“死亡之谷”真正推动产业发展,才显示出其经济价值。校企双方以专利技术为标的发生的转让关系强弱是衡量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提升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阐述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评述。其次确定数据范围、来源,检索式并对数据筛选原则进行详细介绍。实证部分以2011201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