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相继建设与使用,我国住房保障迈入“建管并重”时期。完善其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规范准入、退出管理和租费标准,进而提升目标群体的社会福利水平,成为继续推进住房保障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公共租赁住房动态管理是指基于社会保障公平正义的目标,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公共租赁住房规划、建设、准入、退出以及绩效评估的系统性、科学性管理过程。其本质是调控目标群体的有序进入与退出,确保有限的公共租赁住房资源高效利用,做到“应保尽保”。尽管我国目前针对公租房的管理制度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缺乏循环机制,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低收入家庭界定难;公平配租存在问题;动态监管不到位;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造成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立法工作滞后于住房保障事业的发展;尚未建立起全国层面统一的公共租赁住房信息化平台;地方政府受短期利益影响,对公共租赁住房重视不够;居民配合意识不高,存在投机倾向等。同时,为了更好的理解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存在的问题,特选取公共租赁住房准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信息公示为案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分法,对我国十七个省会城市的住房保障网站信息公示的数据进行了量化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存在城市保障性住房信息公示水平整体较低、信息公示实施效果差距较大、公示的细节信息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因此,为解决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先进的管理制度,总结其成功经验,再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得出建立健全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动态管理的对策,主要包括:健全公共租赁住房的法律制度;建立奖惩兼备的退出机制;强化动态监管;对地方政府公租房的管理成效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租房信息化管理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