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古老的风险之一,也是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最常见的原因。当前,面对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所面临的国外银行业的竞争,如何尽快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4年6月正式出台了《新巴塞尔协议》,并于2006年底开始全面实行。在信用风险处理方面,新协议推荐使用技术含量极高的内部评级方法,这对于银行度量信用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已经采取了非常先进的内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这些模型利用当前能够获得的所有信息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模型的使用,银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度量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传统的信用分析方法和专家经验判断阶段,主要采用贷款风险度的方法进行信用风险的度量评估,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对贷款安全性测算的要求。研究西方先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探讨这些模型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对于开发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提高我国银行业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组成。全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作为文章的绪论,首先介绍了此篇论文的创作背景及研究意义,由于我国信用风险度量一直停留在定性分析的阶段,因此研究国外成熟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我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接着介绍了国内外对KMV模型的研究现状:大多数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KMV模型能够准确反映信用风险的高低,并对信用风险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不修正KMV模型的前提下直接用国内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和在修正KMV模型的基础上再用国内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来研究KMV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框架及文章的主要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信用风险度量概述及我国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首先对信用风险理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信用风险的概念以及信用风险的特点。接着介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演变过程,按照信用风险能否被单独剥离和定价分为古典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以及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最后介绍了我国现在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主要是在贷款决策环节采用信用评级法,在贷款组合的管理环节采用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法。第三部分为本文的主体—KMV模型分析,首先从KMV模型的理论基础莫顿模型开始介绍,依次用理论推导出莫顿模型中股权价值、违约概率、债务价值和信用价差、风险债务估值理论。接下来介绍KMV模型的内容,KMV模型主要是利用预期违约率EDF的值来判断一个公司在未来一定时期发生违约的概率。计算步骤为一: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和股价的波动性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中,估计公司资产价值及其波动性;二:根据公司的现值确定出公司的预期价值,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触发点DPT及违约距离DD;三:估计违约率,确定违约距离与违约率的映射关系。最后对KMV模型做出总体评价,以及模型在中国银行业应用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并针对中国独特的资本市场,对模型做出适度的修正。第四部分为KMV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实证研究,首先选取某全国性银行36家上市公司客户,其业绩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来比较它们的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接下来进行实证研究,计算股票波动率依次来估计公司资产及其价值波动率。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违约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真实的信用状况,理论违约概率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市公司信用质量状况,但其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有限。第五部分为KMV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建议及展望,加快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建设,逐步实现信贷风险量化管理,建立大型违约数据库,构建我国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的映射关系,建立全方位信贷企业风险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