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10日,工信部发布《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计划指明要到2019年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20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30个左右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完成20个以上典型领域应急产品和服务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基本建立与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相匹配、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应急产业体系。而应急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先导产业,自从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之后,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迅猛,如破竹之势,随着产业发展的加快,公众及国家对应急产品的需求增长,应急产业集聚刻不容缓。应急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是什么?应急产业集聚的绩效如何评价?怎样能通过加速应急产业集聚,推动应急产业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本文首先对应急产业、产业集聚、绩效评价理论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国内外应急产业集聚的现状。根据国外应急产品分类的情况以及我国应急产品的规定,本文对应急产业的特点、范围、应急产品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表述,此外通过对美国、日本以及德国应急产业集聚现象的分析,比较我国应急产业集聚现象和特点,得出应急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各国应急产业集聚形成的路径与发展道路以及政府在推动应急产业发展中所起作用中的不同,归纳出以上三个国家及本国应急产业发展异同点以及发展路径。又综合分析了我国应急产业集聚形成的机理及原因。通过分析应急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用ISM模型对应急产业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影响应急产业发展的四层因素,揭示应急产业集聚形成的机理,同时确认在应急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最终认为我国应急产业集聚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应急产业布局;二是应急产品市场影响应急产业;三是科技创新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四是政府、应急产品市场以及科技创新共同融合路径推动应急产业集聚。政府、应急产品市场以及科技创新这三种路径不是单一发挥作用的,必须在这三种路径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培育优势应急企业、提升应急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形成。 本文还对我国应急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量。介绍了有关产业集聚度测量的方法,比如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集中度指数等,再选取31个省市的应急产业相关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以及E-G指数测量各省市的集聚情况,并根据以上数据,利用GIS将应急产业细分行业的集聚情况反映到地理位置上,直观清晰的展示我国应急产业细分行业的集聚现状。紧接着对我国应急产业的绩效进行了评价,根据内外部环境提取影响因素,对应急产业集聚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进行研究,并对应急产业集聚的综合价值进行讨论。具体采取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E-DEA模型对产业集聚经济绩效进行测算评价,选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对应急产业社会绩效进行评价,对应急产业集聚环境绩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进行评价。通过以上方法对应急产业绩效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评价研究,最终得出各省市不同绩效因素的水平排序。指出应急产业集聚的形成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又有内部需求的推动,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市场的影响密不可分。还指出应急产业的绩效既包含内部驱动因素,又包含外部的驱动因素,比如经济发展形势、科技发展水平、科技经费支出、电话普及率等其他因素。最后根据前面所研究的应急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绩效归纳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1.应急产业集聚的产生必须是政府、市场调控以及科技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2.我国应急产业细分行业中社会安全行业最具集聚优势,防灾减灾行业最不集聚,且各行业都具有其地理特色,3.各省市应急产业经济绩效呈基本稳定态势,社会绩效表现不一,大部分各省市环境绩效呈逐渐变好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