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视角下城市高密度住区规划策略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ntin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和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愈发突出,城市人居环境的高密度发展成为建设常态;同时,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符合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的宜居环境成为社会各界要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从住区密度影响因素和宜居住区的评价标准两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对住区密度测度指标、居住密度影响要素的分析,明确了高密度住区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通过借鉴宜居城市评价标准,从安全性、环境舒适度、功能混合度、生态效益、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探究宜居住区评价要素,为下文规划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新都市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立体化城市营建模式三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高密度宜居住区的优秀规划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接下来,对天江格调、富力城、壹街区静德花园、远洋天地、新文化花园、阳光星期八、时代奥城等天津高密度住区展开实地调研,在对各个住区基本规划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后,通过调研问卷的形式,探究高密度住区在空间使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综合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城市发展现状,从塑造活力多样的住区能效空间、构建便捷安全的住区交通系统、创造和谐宜人的住区公共开放空间、构建互动融合的住区绿地景观、配置完善共享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平高效的住区规划建设与管理机制六个方面提出宜居视角下高密度住区的规划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大量实践、校园规划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建筑地域性研究的学术勃兴,寒地大学校园生活区建筑的复合化设计思想应运而生
文章针对现今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农民在新农宅建设时对生态的忽视和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的居住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从传统民居(以北京和徽州为例)总结山可以利用的低技术生态策略,并利
轨道交通介入城市空间后,凭借对周边城市空间可及性的提高,必然会诱发站点周边城市空间的演变,并改变人在城市空间内的活动,这一过程表现为轨道交通与原有城市空间的关联与融合;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技术变革的不断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个性化使得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既有建筑物量大面广,且绝大多数为非节能型建筑,运行能耗巨大。因此,能否对其实现节能改造,决定着最终能否促进
居住空间形态研究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与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相关。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经济、政策背景的
有限的用地与持续膨胀的城市人口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国城市紧缩化的发展趋向。当今城市中心区的发展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未来城市的缩影,而遍布于中心区内的综合体建筑将
长期以来,人们不断追问“城市是什么”,却从未获得完美的解答,原因在于,城市本身处于不断发展和建构的过程之中,意义也始终随之发生变迁,同时,当代社会的流动性、视觉的霸权也赋予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居住的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有更多的自由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邻里间的交往是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