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支清方剂由毛冬青、黄芩、鱼腥草、板蓝根、大青叶五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肺炎。本课题将此传统中药方剂进行开发研究,制备成毛支清口服液剂型,建立了毛支清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做了毛支清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研究。从广西产毛冬青中提取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确认为ilexgenin A、ilexsaponin A1、ilexsaponin B2和tortoside A。分别以tortoside A(自制)、黄芩苷、靛玉红、甲基正壬酮为对照品,建立了毛支清口服液中毛冬青、黄芩、板蓝根和大青叶、鱼腥草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和HPLC(或GC)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毛支清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分别以鱼腥草挥发油总量,靛玉红含量和浸膏得率,黄芩苷含量、tortoside A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毛支清口服液的鱼腥草提挥发油工艺,大青叶醇提工艺,毛冬青、板蓝根、黄芩水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黄芩苷含量和tortoside A含量为为评价指标,对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优选出了最佳的毛支清口服液制备工艺:鱼腥草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大青叶加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毛冬青、黄芩、板蓝根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各水提液合并、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70%醇沉。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甲醛致小鼠足肿胀的实验方法,以肿胀度为评价指标,研究毛支清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毛支清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29.88%、17.07%、12.80%,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毛支清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对甲醛引起的小鼠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20.88%、16.37%、18.10%,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甲醛致小鼠炎性足中PGE2的含量,初步分析毛支清口服液的抗炎机制。结果显示,毛支清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致炎足中PGE2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抑制炎性组织中PGE2的生成和释放可能是毛支清口服液的抗炎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