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马克思经历了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向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艰难转变,经历了对费尔巴哈等一切旧哲学的深刻扬弃,更是经历了市民社会矛盾以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层层洗礼而逐渐形成的。劳动,作为现实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在马克思逐渐转向对市民社会的分析与批判,以及随后形成独特生产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是马克思开始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朝着摒弃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并实现对市民社会批判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劳动作为一条主线所呈现出来的,不仅是其作为基础性实践活动所具有的解放人类和改造世界的巨大意义,还包含了劳动在现实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下对人性的束缚和绞杀。这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作用恰恰构成了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既然劳动能够作为生产实践活动中最为基本的形式,那么,劳动辩证法也理所当然构成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部分。本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辩证法思想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来展开。第一部分:重点阐述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劳动概念与辩证法的要素。本部分旨在通过界定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劳动概念产生的原因,厘清劳动概念是在何种意义上的存在,也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维方式的扬弃,最终形成自己劳动辩证法思想的内涵。第二部分:劳动辩证法是黑格尔把精神哲学中的辩证法运用到考察劳动概念中形成的独特思想,它也被视为是协调主客体关系的重要方式。这些特点不仅构成了黑格尔劳动辩证法思想的核心部分,也在被马克思在赋予全新劳动概念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扬弃,成为了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的一部分理论来源。本部分详细论述了黑格尔劳动辩证法思想的逻辑路径与马克思对其的扬弃。第三部分:从劳动与人、自然、社会以及异化劳动、资本、分工等方面,对马克思在《手稿》所体现的劳动辩证法思想进行较为集中的梳理和阐述。第四部分: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是马克思深入市民社会矛盾,以现实劳动为切入点,经过对社会现实问题和经济事实的分析逐步形成的。此部分重点论述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对于共产主义发展的启示,以及对我国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发展的一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