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绘画批评理论研究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绘画批评家,其绘画批评理论在古代绘画理论史上具有非常重要之地位,因而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苏轼绘画批评理论的研究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苏轼绘画批评画类文献及所用文体的整理与分析。苏轼评论了魏晋至北宋中期几十位画家及其作品,撰写了一百多篇绘画批评文献。所评画类几乎包括当时所有画科,涉及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及宗教画等。其中人物画批评文献二十二篇,山水画批评文献二十七篇,花鸟画批评文献七十五篇,宗教画批评文献三十四篇。苏轼在展开绘画批评时,使用了多种文体,包括论画诗、画赞文、序跋文及记文。苏轼在这些批评文献中,提出了大量的理论观点。第二,对苏轼绘画批评标准的分析。任何批评都有一定的批评标准,依据一定的标准,批评才能展开。苏轼提出的批评标准主要包括“传神”、形真、“妙在画外”等方面。“传神”既是苏轼的绘画创作原则、审美理想,也是绘画批评的重要标准。这一标准主要体现在“得其意思所在”、“笔略到而意已具”、“神藏于形”等方面。苏轼认为绘画不仅在意境上要有“意思”,即“神”,在笔墨技巧上还要做到“笔略”,以及“神”要“藏”之于“形”,在形似的基础上得其神似。苏轼强调了在绘画作品中“神”、“笔”、“形”三者紧密相连的重要性。形真作为苏轼的绘画批评标准,主要包括“真放本精微”、“似犹可贵”、“随物赋形”等观点。形真是一种艺术上的真实,一方面,苏轼主张绘画应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所画对象应当符合事实逻辑和常理,从细节到整体都具备的高度真实;另一方面,苏轼对形真的要求不只是细节上逼真的描绘,还包括整体上的形真。“妙在画外”这一批评标准主要包括“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得之笔墨之外”等内容。第三,对苏轼绘画批评方法的探索。苏轼的绘画批评方法主要有四,一是以画解画——以绘画作品为本的批评,二是“识兼诸家”——比较批评,三是“比喻”“拟人”——意象批评,四是用典。以绘画作品为本的批评是立足于绘画作品本身的一种批评方法。比较批评既包括将不同画家、不同绘画种类以及技巧、风格、成就、意境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也包括对不同时代绘画的纵向比较,以此将绘画作品各自的特征体现出来。意象批评是指以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理念,以揭示艺术作品的特质和作者的风格所在。用典即以典评画,主要是指引用过去的有关史实或者是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佳句进行绘画批评,以此来表达批评者对绘画作品的观点和态度。这些批评方法的运用,不仅使苏轼在阐释其绘画思想与观点的同时增加了更丰富的审美趣味,也使得其绘画批评理论具有浓郁的艺术性和文学性。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存在的不足,有必要探寻一条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新路。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将研发小组的模式引入"数据
随着通信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以ANDROID系统为平台的智能终端设备因为相对体小量轻,携带方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信息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中,是一类孔蛋白,通过电压的变化来调节物质的运输。前期本实验室已鉴定水稻基因组含8
分析了光网络节点串扰产生的原因以及级联光交叉连接(OXC)和光分插复用(OADM)系统的串扰,对级联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并分析了光开关隔离度、上路信号的功率差对系统误码率的影
将“电子测量技术”课程实验内容和嵌入式技术相结合,使得学生通过嵌入式技术这种实现手段和方法,结合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作为理论,开发一些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增强
运输问题自原始时代就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为了节约成本并提高运输效率,学术上的运输问题应运而生,它起源于结点与连接弧有限的网络构造问题,是线性规划中的特殊问题.当今世界
“意境”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最高标准,而植物景观要素与园林意境的营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江南园林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具有丰富的植物景观意境营造的经验和方法,值得探究学习及传承。以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意境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及审美思想内涵,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与分析,结合现存优秀江南园林的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江南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构成方式以及营造手法,从而将其
作为一种程序性制度,民事送达在民事诉讼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极大地影响着整个诉讼过程的效率和公平。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民事送达却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例如消耗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体系建设不完备等,因此,在立法、技术操作等方面均有必要进行完善。笔者供职于大连市某基层人民法院,利用工作的便利,随机选取了 400件案件,把选取案件的最终送达方式进行统计,汇总成表,一定程度上把我国民事送达的适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