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Kitamura]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切花菊常用于插花或制作花束、花篮、花圈等花卉装饰素材。但切花菊采后存在失水萎蔫、冬季采摘花朵难以开放等采后难题,采后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切花菊采后观赏品质与采后寿命十分重要,新型环保型保鲜剂的发掘及其延缓采后生理机理的研究则是切花菊采后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农业生产中,低浓度的ALA处理能提高植物对环境逆境的适应性,促进作物产量的增加,并可提高园艺产品的采后品质。本研究以切花菊‘神马’为试验材料,采用ALA浸基预处理24小时,采用去离子水进行瓶插,观察其瓶插品质(花朵开放、花径)、瓶插寿命、抗氧化酶类活性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以探讨ALA对切花菊的开放、采后品质与寿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生理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ALA(0.1和0.5mg/L)预处24h,增大了切花菊最大花径。0.1mg/L和0.5mg/LALA预处理的最大花径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10cm和1.27cm。ALA处理的花瓣相对含水量在瓶插6d后显著高于对照;0.5mg/L ALA预处理使得上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在瓶插9、12d时高于对照。2.ALA预处理提高了叶片SOD、POD活性;瓶插6d后,上部叶片的CAT、A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但ALA预处理对下部叶片的CAT、APX活性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ALA预处理后,花瓣SOD活性在整个瓶插期间始终低于对照,瓶插6d后花瓣POD、CAT、APX活性高于对照。3.ALA预处理,瓶插6d后后,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即延缓了,预处组叶片胞间CO2浓度低于对照,水分利用率亦低于对照组。降低了非气孔因素对光合作用的限制。ALA预处理提高了上、下部叶片获取光能能力(1/Fo-1/Fm)效率,降低了叶片的初始荧光(Fo)并提高了上部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II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 ALA预处理,延缓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分解,但对于下部叶片的叶绿素b效果不明显。瓶插后期9、12d, ALA预处理的花瓣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叶片的可溶性糖整体上低于对照,推测ALA可能促进了糖由叶片向花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