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体诗以其轻艳、绮靡历来为前人所诟病,“豪华落尽见真淳”,我们要想真正的了解宫体诗,看到它“新”的一面,只有脱下宫体诗的豪华外衣,才能看得更加全面,了解得也更为深刻。首先我们要了解宫体诗的创作者,在《梁书》、《南史》、《玉台新咏》之中可作考察、推论;宫体诗特征突出:一是开辟了宫廷女性题材,二是雕琢蔓藻,三是走上律化的道路,四是走上赋化的道路。每一特征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我们荡开宫体诗为人所轻的小圈子,把宫体诗按照体裁进行分类可窥其新意。我们把宫体诗分为四类,一是宫体诗中的乐府诗,二是奉和应令诗,三是戏作诗,四是咏人诗。宫体诗之中的乐府诗既有文人拟作也有文人创新,梁武帝雅好乐府,自创新曲,群臣随之摹拟。尤其是其新曲,为词之滥觞,而且在乐府诗拟作基础上增加了现实性,乐府题目之中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等,对宋词小序的发展做了铺挚;由于皇族主持文坛,宫体诗多为奉和应令之作,君臣诗作往来,交流情性,这与魏晋时期文人酬唱赠答的心理有很大的不同;宫体戏作之中多嘲戏女子,这是宫体戏作与其他朝代戏作的最大不同;诗歌发展到梁代,咏人与咏物没有明显的界限,即使以咏物为题,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放在美女身上,此类诗中最明显的特点便是“体物”。通过对宫体诗进行分类,我们挖掘出宫体诗本质上的娱乐性,宫体诗的这一本质有违诗之雅正思想,宫体诗体现出的是唯美、唯情,缺乏理与功利性。萧纲提出“为人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之说,更进一步的支持了宫体诗的创作,突破诗教束缚,大胆言情,多方尝试为文之题材、内容。宫体诗、支持宫体诗创作理论的出现绝非历史的偶然。梁朝,儒、释、道三教并行,为宫体诗创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儒家大一统的思想在后汉时期被打破,梁儒家思想用于治国,不参与诗歌的创作,因此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玄学注重的是人的心境的修养,自后汉直至南朝道家思想朝着世俗方向靠拢,它重视今生的享乐、美色,可以说与宫体诗有不谋而合之处;佛教思想主张“四大皆空”,但在佛教典籍中有诸多美色描写,梁君臣笃信佛教,他们在阅读佛教典籍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