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分工”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也创立了系统、科学的社会分工理论。对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这一理论本身所蕴涵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代全球化发展以及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国内外学界关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将这一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创立相联系,凸显这一理论对于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而对唯物史观创立以后马克思对社会分工问题的研究则缺乏关注。这种做法在理论上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忽略了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对于丰富与发展唯物史观的意义,二是忽略了唯物史观创立之后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本身也有重大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第一,完整地考察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思想来源,阐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创立过程及其在社会分工理论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本文考察了从古代色诺芬、柏拉图到近代斯密、圣西门、傅立叶以及欧文等人的社会分工思想对马克思创立社会分工理论的影响。本文认为,马克思创立社会分工理论的过程如下: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工概念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分工问题的思想上的起点;《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形成的标志;在《哲学的贫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其社会分工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第一,马克思不是从人性出发,而是从生产劳动出发考察社会分工问题;第二,马克思不是片面地诅咒或赞扬社会分工,而是辩证地看待社会分工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三,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空谈“消灭分工”不同,马克思揭示了“消灭分工”的现实基础。第二,系统地阐述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首先,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的起源、历史发展的论述以及对社会分工的未来的展望;其次,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作用的论述,如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对各种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制约作用、对人的发展造成的双重影响等问题的论述;最后,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特殊性的论述,如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两种类型、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历史命运等问题的论述。第三,深入地考察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本文从两个方面考察了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首先,本文考察了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在唯物史观创立中的地位。本文认为,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分工问题的研究批判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唯心史观、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并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其次,本文考察了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对于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这一重要作用体现在: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分工与工厂内部分工的矛盾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中劳动与资本、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结合方式的改变深入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劳动者地位的改变以及机器大工业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双重影响论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解放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问题。第四,分析和揭示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当代意义。本文认为,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首先,本文论述了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对当代经济学、社会学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一理论在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以及经济学的现代企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理论中的运用与发展。其次,本文论述了如何以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为指导来认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影响。最后,本文论述了如何以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为指导来认识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发展的问题,揭示这一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