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渣粉膳食纤维重组米的研制及其性质研究

来源 :长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大豆消费大国,在进行豆制品加工时会产生大量豆渣废料,豆制品加工企业亟待解决豆渣处理问题,本研究采用脱腥豆渣粉与大米粉、糯米粉等材料加工重组米,使人们在日常的三餐中就能得到营养和保健。将豆渣副产物进行充分利用,在解决资源浪费问题的同时,为豆制品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以线性规划法为配方设计基础,感官评定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生产工艺配方。确定豆渣粉膳食纤维重组米的最佳工艺配方参数为:大米添加量50.97%,豆渣粉添加量13.00%,玉米粉添加量5.70%,糯米粉添加量30.33%。在此配方下加工所得成品重组米蛋白质含量9.23±0.31%;脂肪含量2.11±0.15%;膳食纤维含量6.94±0.35%;钙含量199.76 mg/kg;铁含量13.03mg/kg。满足营养强化设计需求。钙及铁含量均超过天然大米,加工损耗率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2)对于重组米的最佳蒸煮条件进行研究。最终结果显示豆渣粉膳食纤维重组米干重1~1.5倍加水量为其最适加水量,在此条件下进行蒸煮的重组米表现出与天然大米较为相似的口感但硬度较低。通过对于重组米米汤质量、米汤固形物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重组米在蒸煮过程中所发生的微观变化。在蒸煮过程中重组米吸水发生表面崩解,崩解重组米颗粒溶于米汤中成为米汤固形物。随着温度增加、米汤水分减少,米汤固形物重新黏附于米粒之上,形成了重组米表面粘附层,与此同时内部继续发生崩解,但重组米微粒因为粘附层的包裹而没有发生脱落,二者共同形成了重组米的保水层。通过淀粉回填后测定重组米质构的方式探究了重组米蒸煮中溶出淀粉对米饭质构的影响。质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米汤后,重组米硬度和粘度均有显著下降,随着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回填,硬度及粘度均回升至接近对照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重组米表面崩解孔洞极少,表面粘附层厚且均匀;蒸馏水置换米汤组表面形成大量崩解孔洞;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回填组表面崩解孔洞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当全淀粉回填后,形成了与对照组相似的粘附层。证实了重组米的蒸煮过程中米汤中的淀粉会以抑制表面崩解和形成粘附层的方式对最终米饭的质构品质产生影响。(3)以天然大米与重组米进行混合蒸煮优化重组米质构特性。重组米与天然大米比例及水添加量作为变量,以感官评定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生产工艺配方,并对烹饪后的混合米饭进行了质构测定。最终确定重组米添加量为38%、水添加量为170%时,混合蒸煮后重组米-天然大米混合蒸煮米饭感官指标为最优,并经验证实验证实了混合蒸煮法所得重组米饭质构特性更接近于天然大米饭。
其他文献
天然淀粉的一些理化特性,例如粘弹性、回生性、消化性,使之不适合在一些特定食品上的使用。本论文通过生物与物理的方法对天然淀粉进行改性、以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要求。试验研究结果如下:发酵法改性天然淀粉。考察含有活性乳酸菌的酸奶对淀粉黏弾特性的影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加入1%(V/V)的酸奶,并在37℃保温1 h;用流变仪研究发酵后玉米淀粉的流变学性质。剪切流变曲线服从Herschel-Bulkl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 Graphy SEMG)作为生理肌电信号可被应用在康复医疗领域,实现对智能假肢和仿生手的控制。目前,在仿肢体控制方面,主要以预处理后的特征向量为关键点。本文对四种动作姿态下肌电信号采集及预处理、特征提取及动作识别、仿生模型建立及模拟动作姿态的全过程进行相关研究。文中采用的基于表面肌电信号模式识别的假肢控制方法不再局限于肌电信号幅值,而是以模式识别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它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理和心理行为,准确地识别情绪在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脑电信号(EEG)具有时间分辨率高、与情绪相关性强、空间分布广等特点,脑电情绪识别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脑电情绪识别领域,主要使用的是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前者由于识别准确率低、计算时间长等缺陷而逐渐被淘汰,而后者则因识别精度高、计算时间短、拟合能力强等特点而逐渐普及。考虑到这两
能源与环境关乎人类发展,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恶化日益加重,能源紧缺,开发新型绿色可持续能源迫在眉睫。核能作为一种高效能源被着重开发,核聚变能具有高效性、无污染性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核聚变能开发始终面临无法有效控制的难题,一旦核聚变受控,能源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将得以解决。氢在钯晶格内的异常放热现象的研究是可控核聚变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该研究以低温环境加以电流、电压等触发方式,实现异常放热
怠速起停技术是一项为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达到节能减排的技术,但由于没有考虑实际交通道路复杂多变的特点,怠速起停系统的节能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其中频繁短暂地关闭起动发动机不仅达不到节油目的,反而增加了油耗的排放,同时也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发动机的频繁停止起动磨损了起动电机和发动机相关固件,降低了蓄电池的使用性能,增加了起动瞬间的尾气排放恶化。因此,研究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怠速起停控制策略,能够提高
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陀螺测量噪声、载机角速度干扰和平台力矩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光电稳定平台的跟踪精度和稳定精度。为提高光电稳定平台跟踪精度和稳定精度,本文以两轴机载光电稳定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抗扰控制算法对光电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进行研制。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分析两轴光电稳定平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于机理建立光电稳定平台数学模型,其中包括直流力矩电机、功率
以油莎豆为原料,制备油莎豆乳,由于油莎豆乳属于植物蛋白饮料,在加热和贮藏期间会发生失稳现象,故采用不同种处理方法探究稳定性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1.三种酶对油莎豆乳进行处理,探究复合酶法对油莎豆乳稳定性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相应的复配比例,以稳定性系数为指标,确定出酶解油莎豆乳最佳稳定性的条件为:淀粉酶加酶量为1.00%、果胶酶加酶量为1.45%、中性蛋白酶加酶量为0
里德堡原子由于其电偶极矩大,原子的辐射寿命长等特殊的性质,在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特别地,里德堡原子之间存在强烈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是里德堡原子偶极阻塞效应产生的基础。偶极阻塞效应也为密码技术,量子信息处理等各种新型量子任务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不仅如此,量子纠缠是基于偶极阻塞效应而产生,它是量子物理的基本元素。本论文研究了二能级系统中超级原子随时间演化的动力学行为,同时对超级原子
学位
近年来,智能驾驶车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智能驾驶车辆环境感知系统作为车辆智能驾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智能车环境感知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本文基于视觉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在智能车行驶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摄像头的智能驾驶车辆环境感知系统和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车辆环境感知系统。在构建的基于摄像头的智能驾驶车辆环境感知系统中,主要进行了智能驾驶车辆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