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训是高校历史的积淀和精神文化的核心,集中体现了高校的治校方略、教育理念和文化底蕴。用校训校风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培养和造就其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从而完成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着重研究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将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论的发展,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本研究遵循着“分析关系—提出对策一个例验证”的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以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为出发点展开研究,以高等农业院校校训为切入点分析现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探寻良性转化的对策,努力挖掘出一条适合高校校训建设方向和资源合理利用与转化的路径。在论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的基础上,借鉴已经成熟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阐述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具体阐释了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现状。分别从哲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基础知识角度分析校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并区分了相关概念的界限。运用形式逻辑学相关原理,鉴于校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三者之间存在着外延逐步扩大的趋势,对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辩证关系做了全面总结和厘清。概括性地提出了合理配置对策。按照“实现的可能性—影响实现的因素—如何实现”的步骤,对如何实现校训资源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转化做出了一些思考。由于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间存在着教育目的、原则、本质三方面的契合性,这就为两者转化提供了可能性。现阶段,影响两者转化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校训建设、教育主客体、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对于三方面的影响因素,探索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对策,即优化校训文化建设,唱响校训文化主旋律;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主导力,加强校园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健全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为了进一步验证合理配置的对策和转化途径的可行性,遵循着从特殊回归一般的原则。以高等农业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具体高校——安徽农业大学进行了案例分析和转化措施的分析。与此同时,指明了农业类院校校训建设的方向,以求达到完善高等农业院校校训建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