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性翻译理论框架下《西敏寺》译文的风格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译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传统译学往往因为过于关注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从而陷入主观上对译文“优劣”评价和“正误”判断。随着描述性翻译学的发展,主观评价研究暴露了它忽视翻译所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考察的弊端。自从莫娜·贝克提出用语料库研究译者文体以来,描述翻译学理论框架下的译者风格研究借助语料库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样的研究主要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分析,考察译者所偏爱的语言模式,对构成译者风格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从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阐释。本文以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散文“《西敏寺》”的两个汉译本(夏济安译本和高健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描述翻译学为理论工具,主要探索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所隐藏的译者“声音”和“指纹”。本文方法论主要采用描述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自建小型平行语料库,比较分析了两个不同译者对“《西敏寺》”的翻译。我们从词汇(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名词)和句法层面对译者文体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对两位译者的译本孰好孰坏不作评价,只作描写性分析,研究发现:两个译本与原文相比,风格接近,特别是词汇层面译文用词风格与原文所塑造的庄严和肃静的氛围契合;高译和夏译从语言层面表现出不同的译风:其中高译偏向归化,译文大量增删原文词汇,但传递信息完整,译文理解对语境的依赖性大,句法上善用其创作的停顿理论来处理句间节奏,打破原文表层结构,译风古雅而简洁;夏译对原文的忠实度更高,偏向直译,减少了读者处理加工译文信息的任务,译文理解对语境依赖性较小,多用小句,并善于利用汉语特点作结构转换,译风自然流畅,译文不露翻译痕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预混胰岛素(双时相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治疗组用
人物访谈已经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以及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人物专访节目,并且很受读者与观众的喜爱与欢迎。媒体也多用人物访谈这种形式来宣传被采
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金相照片进行幅面拼接、划痕去除等操作,使得受照片尺寸限制显示不全的金相在拼接后的宽幅照片中完整显示,对制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为缺陷选择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促使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又使彼此间的交流存在许多障碍。因此实现各文化间的无障碍交流成为翻译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译界存在两种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在脑损伤中发生率高,病死率高,占脑外伤死亡病人总数的35%。全部DAI病人中植物生存率为15%,重残14%。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1999年1月-2002年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30岁~50岁妇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往往不能满足现代女性的要求,而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