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村神奇故事的形态、内涵与审美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形态学的角度说,神奇故事指任何一个始于加害行为(A)或缺失(a)、经过中间的一些功能项之后终结于婚礼(C*)或其他作为结局的功能项的过程。本文以《耿村民间故事集》中的52则神奇故事作为文本资料,通过实地走访,关注故事产生的语境,将生活与文本有效勾连。同时,借助主题学、类型学分类法,将故事分为四大主题,在此基础上从故事形态、文化内涵、审美意蕴三个维度对耿村神奇故事进行研究。主要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共六章。
  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缘由、目的与意义,接着对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和耿村民间故事的研究现状进行交待,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正文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耿村民众的日常生活,探讨了故事与生活的关系,并交待了文章所涉及的文本资料。第二章将耿村神奇故事分为宝物、考验、婚恋、孝亲四大主题,在此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形态分析,得出其功能图示,并总结不同主题神奇故事各自的形态特点,之后从回合层面解析故事,找出了耿村神奇故事的独特性。第三章对四大主题神奇故事进行文化内涵解读,从故事中得出当地民众的财富观、求偶观、婚姻观以及亲子观。第四章则从形式观感、心象体验、意义追索三个层次挖掘耿村神奇故事的审美意蕴。
  结语部分系统地分析本文的结论,主要从耿村神奇故事的形态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意蕴方面阐释。同时,从故事学研究范式的角度,指出故事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文本与生活相勾连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如今,“创新”驱动已经成了我国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企业是微观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否关乎着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关乎着我国能否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企业创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机构投资者专业性强、持股比例大、资金雄厚、投资能力强,对公司治理,企业的经营创新决策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本文以2010年至20
学位
从法学理论的角度阐释立法合理性,并对其作为一种立法的研究进路进行分析,进而寻求在立法过程中的合理因素,主张应根据事态的需要以及事态与法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实现科学立法的目的。立法理论的思考无疑是法学理论和政治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立法精神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政治和法律思想史上,即启蒙运动时期。那个时期既是法律和政治思想的多产时期,也是为法学发展开启了理性和智慧之门的时期。如果立法
大数据时代,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越来越低,上网越来越普遍。大数据时代在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大数据时代不仅使未成年人面临数字身份失控、在线数据监控、生物识别技术等新威胁,而且加剧了未成年人预先存在风险的新维度,如隐私风险增加、潜在歧视倾向以及行为广告等。未成年人数据蕴含的法益具有多维度性,不仅关涉未成年人的个人数据和隐私利益,还关乎未成年人的在线声誉、
学位
破产重整是对当债务人出现严重资不抵债、正常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形时,对债务人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期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破产重整制度是公司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对于弥补破产和解的不足,防范大公司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2007年修订),在第八章,专章规定了破产重整制度。条文虽然规范简略,破产重整制度
学位
商事登记制度是反映一国市场经济规范化、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是法人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参与民事活动的“身份证”,是法人的对方当事人与其发生法律关系赖以参照的前提依据。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颁布,将公司注册资本由“有限认缴制”改为“完全认缴制”,拉开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序幕。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
汝南县地处中原,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这个千年古县里流传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研究梁祝文化,促进当地梁祝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有利于打造亮眼的汝南文化名片,提高汝南县的文化竞争力,并带动汝南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在对汝南梁祝传说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以传说动力学这一理论机制入手着重分析政府、学者、群众这三类不同群体在当代对汝南梁祝传说传承与发展的推动。在不脱离文本的前
学位
本文通过对广西龙脊廖家寨壮人的历史文化进行探究,以廖家先祖的迁徙,廖家寨的建立以及发展为背景,试图从中筛选出独属于廖家寨的历史记忆,厘清廖家寨历史记忆的主体、客体以及载体,并尝试据此归纳廖家寨历史记忆的传递模式。  廖家寨历史记忆的传递主要依靠两种实践,第一种是体化实践,第二种是刻写实践。论文将历史记忆的传递分为三部分:  首先,廖家寨历史记忆的主体,即生活在廖家寨的壮族民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
学位
“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更是广西重要的文化符号。2014年,“壮族三月三”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被列入广西公共假日,每年“三月三”全区放假两天,这一文化现象意义重大。研究发现,“壮族三月三”是对传统“三月三”的继承与阐扬,丰富了“三月三”传统功能,主要表现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交流与了解、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等等功能。“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作为一种文化再生产活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目众多,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域文化的浸染下,在政府、民众等不同群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时反作用于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阿阿胶制作技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促进了当地阿胶文
学位
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使得现代社会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型购物中心裂变式增长,也使得很多城市中传承了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历史遗迹,在这一浪潮中有被消解和重构的倾向与表象。笔者注意到,位于济南古城中心的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展现出独特的都市民俗风貌,也依托于众多的民俗主义现象塑成了济南都市民俗文化的新景观。此处的新景观一方面指的是传统意义上民俗文化在新时代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