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研究——以招商银行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被称为国内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元年,从2007年起,各家银行纷纷成立私人银行业务机构,抢滩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初期,外资私人银行业务也纷纷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花旗私人银行业务于2006年3月开始成立国内机构、渣打于2007年6月成立国内机构。外资私人银行业务虽然有悠久的历史及全球化的服务体系,但因2008年金融风暴对品牌有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监管的限制,文化的差异,使其明显水土不服,优势在短期内难以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业界普遍认为,国内中资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有两年左右的机会窗口。现在,6年的时间过去了,各家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有没有抓住发展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其发展情况如何等问题均倍受关注。  本文首先对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起源、定义、特点、标准、服务模式及盈利模式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其次,从目前各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客户数量、管理客户资产规模、私人银行业务中心数量、管理模式、盈利情况等几方面着力分析了国内中资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现时状况,并探讨了影响限制国内中资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然后,通过对目前中国私人银行业务高净值人群的地域分布、年龄结构、行业特征、以及需求变化特征的分析,对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财富市场潜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并以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为现实案例,对其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的领先原因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通过分析,一方面可以反映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情况;另一方面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通过对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SWOT分析,透视其在发展战略及策略上的成功之处,有利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学习借鉴招行的发展经验。  最后,在总结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在自身经营层面遇到的问题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跨学科知识创新是研究型大学乃至整个国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提升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特定的社会化科学结构与主体创造性思维的交互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升了知识传播的速度,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创新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驱动力,而创新绩效则是对企业创新效率和效果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的整合和升级过程正在加速,而服装企业正裹挟其中。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迅猛发展,“互联网+”也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传统行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