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探讨天津作家林希“津味小说”的主要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怀旧意味,目的是通过梳理怀旧情绪中不同的文化心理层次来厘清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根源,从而对其文学价值进行整体的评价。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是总论,在对林希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时空定位的基础上,梳理出林希“津味小说”文化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林希的“津味小说”主要讲述了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天津市井生活,以及以自己早年生活为原型的家族往事,故事表现出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一波波的政治风潮和种种社会变迁下平凡市民不平凡的生活。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作家半个多世纪人生经历的记忆、感受和体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大家族的童年记忆,这段记忆中家族的衰败和母亲的早逝对作家影响至深;其次是被卷入“反胡风运动”后二十五年的磨难记忆,这段记忆促使作者对人性和人生进行了深刻的省思;最后是作家的乡土情怀,作为天津社会历史的亲历者和观察者、天津方言和地方文史的研究者,他要为这座城市保留一段记忆,并在此基础上重建“津味小说”的艺术空间。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对“市井”和“家族”题材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前者更注重从宏观的社会视角来观照人物的生存状态,后者则着重于大院这个微观环境里人物的命运。林希的作品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似乎熟悉却又陌生的旧社会的生活图景,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既有身怀绝技的市井奇人、别具特色的市井小人物,也有家族中上上下下的男女老少。作品对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安排反映出作家的创作心态,其中有出于心灵抚慰的追忆,有出于同情悲悯的喟叹,有对美好人性的赞扬,有对腐化堕落的讽刺,有对不幸命运的伤感,更有作者人生经验和智慧的展现。第四章是基于“怀旧”视角对于整个小说系列的宏观评价。林希的“津味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着怀旧的气氛。小说的叙述方式脱胎于传统的评书、相声等民间曲艺形式,基本上采取全知视角,以今述古,以古鉴今,夹叙夹议,雅俗共赏,可谓以旧形式讲旧人旧事,以旧气韵论旧情旧理。此外,小说的语言极具地方色彩,不仅大胆地使用了为数不少的方言语汇,还将天津话直接、幽默的特点融入在叙述和人物对话中,加强了小说的“津腔津味”。林希还能以时代亲历者的视角在小说叙述的过程中将大量社会生活的细节如数家珍地展现出来,帮助读者跨越时空的藩篱,走近那些即将消逝的记忆,同时将城市的文化之根保留了下来。因此,林希的“津味小说”既是他的个人记忆,又是那一代天津人的集体记忆,通过这趟文化寻根之旅来帮助现代人与地域文化的历史建立连接,找到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