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也是各国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快速发展,发展速度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贫困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反贫速度也有所减缓。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庞大,反贫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金融发展的减贫作用进行分析,再分别量化农村金融发展指标以及贫困指标,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不同作用。为了体现出贫困的多维特性,选取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医疗贫困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刻画,同时选取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两个指标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并将农村金融规模作为门槛变量,政府干预程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以及人均GDP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利用1999—2012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农村金融水平处在较低阶段时,农村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加速效应;当农村金融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农村金融发展对教育贫困表现出显著的改善作用;但当农村金融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金融发展对医疗贫困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表现为显著的加剧效应。实证检验的结果对于政府应用金融政策减缓贫困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政府应积极释放金融对收入贫困、教育贫困的积极抑制效应,着重改善金融布局城乡、区域双重失衡的局面,同时找出金融发展促进医疗贫困的深层原因,并采用其他手段抑制医疗贫困。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实证方法的创新,本文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农村金融发展之于贫困减缓的影响,面板门槛模型能够有效甄别出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二是贫困的多维刻画,本文采用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医疗贫困三个指标对贫困进行刻画,能够全方位、多角度体现出农村居民的贫困水平,从而对政府制定相应的减贫政策提供积极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