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中,以地层学及岩石学为基础,以电性特征为手段开展了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划分和对比;充分应用碳酸盐岩沉积学理论,分析了飞仙关组的岩石特征、生物特征、古环境背景,进行了沉积相研究和微相划分,并建立了沉积相模式;应用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原理和方法对飞仙关组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演化特征开展了翔实的研究,指出成岩作用方式不同是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在凹陷区东西两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压汞、铸体、扫描电镜、图象分析技术为手段,对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描述;在地震资料特殊处理的基础上,对常规地震剖面鲕滩储层反射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以此为方法综合确定了飞仙关鲕滩储层的分布范围;在对飞仙关气藏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经沉积相研究、储层研究和资源排序,对川东北部地区诸多圈闭重新排队优选,结合鲕滩储层地震预测成果,提出近期可供钻探井位目标16个,部份井位目标已被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在开江—梁平凹陷区东北侧整个Tf3-1内部可以细分和对比。川东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台地可划分为三大沉积区域:开阔台地区、台地凹陷区和台地潮坪区。整个飞仙关组具有三种典型的成岩模式:①向上变深成岩模式;②潮坪白云岩成岩模式;③向上变浅成岩模式。飞仙关期特定的古地理格局,使得凹陷区两侧白云岩化作用方式迥然不同,在凹陷区东北一侧,飞仙关组不仅有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更重要的是潮坪区高浓度海水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并形成了范围广、厚度大的鲕粒白云岩储层。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的发育,受有利沉积相带控制。飞仙关组气藏储层若是大面积鲕滩储层,且在圈闭范围内储层相对集中并在飞仙关组一定层段内发育,形成的气藏遵循上气下水的分异原则,气藏规模受构造控制。飞仙关组气藏既不是单一的岩性圈闭,也不完全受构造控制,大多数气藏具有岩性—构造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的特征。随沉积环境的不同,从台地边缘鲕滩相到潮间上带膏云坪相区,鲡滩储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异常反射特征不同,使川东北部地区鲡滩储层前期地震预测成为可能,这一新发现为前期圈闭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圈闭评价的基础上,优选出I类圈闭2个,H类圈闭7个,m类圈闭14个。圈闭总面积395.63km2。对气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后认为:对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鲡滩气藏的勘探,应以沉积相带为基础,结合地震信息的预测方法,在圈闭评价的前提下,对各个构造区带以预探和评价勘探相结合,实行综合部署、整体评价。同时适当抛开,寻找除岩性一构造复合圈闭以外的飞仙关组鲡滩隐蔽性气藏。在凹陷区东侧沿边缘鲡滩相区及潮间下带鲡滩发育区,在距飞三顶200m范围内是寻找大中型鲡滩气藏的首选区域和层段。这些认识为飞仙关组鲡滩气藏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