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的基因工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探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gador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即使把1985年7月成立的深圳科技工业园区算做中国第一家高新区,至今也仅有短短20年的历史。尽管发展的时间不长,但高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位愈发变得突出,正在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和中国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高新区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国家未来的兴衰。 高新区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基因工程,对它的研究当属于多学科的研究范畴。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都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然而,从中共党史的角度对高新区进行研究的论文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高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并结合定量分析、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高新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探讨当前高新区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高新区下一步发展的具体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论文正文部分除导论外,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导论部分提出问题。论文首先指出高新区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的重大课题,并对有关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高新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后对国内外高新区研究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回顾,介绍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论文的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是整篇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内领导人关于发展生产力,重视科学技术的论述,接下来回顾了高新区研究的相关主流理论,最后引出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渐进式改革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 第二章着重分析创办高新区的历史背景。逐次研究世界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发展动因、发展模式以及高新区发展的成功案例,从中得出对中国高新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最后对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国情作了一个扼要的分析。 第三章论述中国高新区的孕育与诞生。首先介绍高新区的先导: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然后研究中国创办高新区的决策经过及初期发展情况,最后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四章探讨高新区的成长与崛起。首先分析高新区的发展现状,接下来讨论高新区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功能与作用,最后对高新区的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第五章旨在研究高新区的创新问题。高新区走的是一条创新跨越之路,同时又是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既然是跨越,自然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之处。因此本章首先讨论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接下来全面分析高新区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强调指出自主创新是中国高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六章是中国高新区发展的实证分析。重点介绍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苏州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等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并总结出它们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第七章对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加入WTO后,高新区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论文首先深入分析了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重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战略定位,强化高新区宏观调控机制;二次创业,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推手;健全法制:为高新区发展提供长效保护;转变职能:建立符合国际管理和市场准则的管理体制;锐意创新:探索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制;走向世界:推进高新区国际化进程。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俱乐部这种社交组织形式逐渐在中国的都市中变得流行起来。为什么俱乐部会流行?人们为什么要参加俱乐部?本文从俱乐部文化、从个人心理层面、从中国传统文
本文通过归纳法、分类法、追溯历史法、举例法、引用法、图表法、数据法等,分别对劳动权的本质属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根源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和法律剖析,旨在重新审视妇女的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中国对自身的国际定位几经变迁。20世纪90年代末确立的“负责任大国”的全新定位对于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政府
在现代意义的政治生活中,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尤其是在西方理论界,只有“竞争性政党制度”才能保证民主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而“非竞争性政党制
请求权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学者温德沙伊德站在历史维度,通过逻辑演绎将其从司法概念中剥离出来的,物权请求权的基本形态最早萌芽于罗马法时期。对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学界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