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微绿空间的热舒适性测评与优化研究 ——以重庆渝中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54177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随之带来了生态系统的变化,而城市的快速拓张加剧了这种变化,导致部分地区的洪涝、干旱等极端灾害频发。而在城市中,频频爆发的极端高温天气也对人体造成危害,这甚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作为城市的主要生态环境,可以有效调节并改善局部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然而在用地紧张、活动空间较为稀少的高密城区,众多包含自然要素的微绿空间存在未被有效利用的问题。重庆渝中区是典型的高密城区,在高温下人群在微绿空间使用中热舒适性问题突出。因此笔者在高温背景下寻找渝中区高温、高密街区中的微绿空间,并对其热舒适性进行研究。基于场地调研、实测结合软件模拟分析出场地热舒适性存在的问题,对微绿空间的热舒适性改善提出相应优化措施,为高温下的微绿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城市空间精细化、生态化发展。在此构思基础上本文主要共通过四个章节来阐述论证。首先第二章对微绿空间的概念与热舒适性优化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对微绿空间的特征、定义,微绿空间热舒适性理论研究概况,热舒适度评价方法和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与优化思路进行了梳理,为后文提供支撑。接着在第三章对重庆渝中区高温街区微绿空间特征与选址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重庆夏季高温与城市热岛情况,明确了重庆高温的严重程度与成因。通过地表温度反演对高温街区进行了选址,并参照渝中区中三类微绿空间的分布与特征明确了实测了微绿空间位置,为后文明确了具体的研究位置。在第四和第五章中具体的阐述了微绿空间的微气候实测、热舒适度模拟评价分析与提出优化措施、检验优化效果的过程。通过对比测点的实测数据总结微绿空间与普通空间、传统绿地空间对微气候的改善差异;通过对微绿空间进行热舒适度模拟评价总结微绿空间热舒适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微绿空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微绿空间提出优化方案,并通过比对改变前后的模拟效果,检验的热舒适度是否得到提高。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微绿空间气候实测参数的变化规律与热舒适度的时空分布,并根据微绿空间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场地使用为微绿空间热舒适优化提供建议。可为微绿空间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对在高温、高密城区营造热舒适的空间环境具有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时,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新时代下,在基层党建尤其是村级党建中,组织力的提升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主要抓手。研究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不仅对于当前农村政治建设、队伍建设和经济建设有着助推加力的现实意义,更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十年风雨,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成功“出海”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中国高铁作为交通发展的重器,更是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主流的外宣媒体,研究其国际报道也能为其他媒体提供启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从2010年到2019
本文主要针对“三种沟通模式”在美国初中零基础汉语课堂上的应用展开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沟通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语言学习标准——为世界做准备》《俄勒冈二语学习标准》《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目标》中的“三种沟通模式”以及学区外语课程大纲相结合,以俄勒冈州Athey Creek Middle School六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运用这三种沟通模式的相关理论设计教学,证明“三种沟通模式”与初中零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斯滕豪斯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研究型教师能够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为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活力,研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历史名师张华中老师一直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前进着,在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过程中,他勤于学习,用心研究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形成独具特色教育教学风格。执着的热情与信念、不懈的钻研与创新,涵养了他丰富的教学主
建设控制地带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相邻,是历史街区向现代城市街区的过渡区域,就目前来看,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目前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绝对保护的要素占比不多,但它仍然是最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风貌、承载原住民生活记忆的重要片区。本文以丽江八河片区为例,深入走访和调研八河片区现状,梳理其十余年的历史沿革、空间变迁状况,结合八河片区居住环境恶化、原住民大量
动物园场馆建筑作为一类发展时间较长,种类较多的建筑类型,其展示的主要对象是动物,而历史发展中的动物园场馆或动物笼舍常常给人们带来非常复杂的印象:历史及近现代动物园对动物福利的忽视、反人道的动物表演等,使得动物园内的动物以被囚禁及弱势的形象出现,造成了与当代保护生态自然观念相悖的现状。本文从动物园的发展特点出发,搜集历史阶段中动物园建设过程中人、建筑、动物三者相互关系的变化过程,提炼出当前动物园建筑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教授们的回信中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然而,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县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却遭遇着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地了解欠发达县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情况,笔者选择了苏北地区连云港市灌南县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文献法
随着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认知,认知主义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对传统认知主义的批判,使研究者越发重视具身思想。与传统的认知科学不同,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和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而大脑不再是产生认知的唯一器官。本研究突破性地把具身与语篇阅读相结合,从具身隐喻的视角研究了扩张和蜷缩的姿势具身对初中生语篇理解和创造性阅读的影响。研究一考察被试仅在阅读文本材料时(学习阶段)采用单具身姿势(蜷缩/扩张)对语篇理解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辨析一直是汉语教师和学者们研究的重难点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系列教材(第二版)“词语辨析”板块的100组同义词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总结二语习得者同义词使用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同义词辨析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汉语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同义词教学,帮助二语习得者更好地学习同义词。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我国通用航空已成为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通用航空职业装是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优化团体形象的重要载体。对通用航空行业的文化传播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围绕着通用航空职业装的功能性、实用性、时尚性展开论述。以提高通用航空职业装行业识别性为目的。本文以辽宁锐翔通用航空公司的通用航空职业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特殊职业装及通用航空职业装的现状案例与发展情况,依据特殊职业装设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