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nS2纳米结构的复合体溶剂热分解法制备及其表征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宽带隙的硫化物半导体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所以在发光元件、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NaInS2因为对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具有优异的吸收和光转换性能,在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取氢气和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加之其在压电、磁性材料、线性与非线性光学仪器等领域所具有的应用潜力,目前,已成为材料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材料的结构直接决定其性能,研究探索可控、简便、环境友好的纳米晶制备方法从而获得具有特殊组成、尺寸、形貌的硫化物半导体材料,对硫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实用化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In(S2CNEt2)3单源复合体为前躯体(常压热解温度290℃),油酸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溶剂热分解复合体实现NaInS2微/纳粒子的一步低温合成。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以In(S2CNEt2)3复合体为前躯体,乙腈和油酸分别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采用复合体溶剂热分解法于200℃低温下一步合成了NaInS2微米球,通过调控油酸含量,成功制备出具有纳米片刺球结构的NaInS2微米粒子。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aInS2具有斜方六面体结构,物相单一,结晶良好。油酸对NaInS2微米球的微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少量油酸(<5ml)的加入,对产物相组成和结晶性无明显作用,但可以使所得产物由实心微米球变为由级次粒子聚合而成的多孔微米球。2.在乙腈和油酸中溶剂热分解前躯体In(S2CNEt2)3合成NaInS2,并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影响。不同温度的测试结果表明,温度高于140℃均能合成具有斜方六面体结构的NaInS2。产物是由纳米片组装成的NaInS2层叠结构,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层叠结构更加明显。温度升为180℃时,NaInS2的成核和生长速度加快,这些晶核来不及定向生长为纳米片而自组装成花状微米球结构。不同时间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NaInS2微米球的纳米片状结构逐渐突出,且微米球孔隙度随之增大。由光谱测试结果发现,所制备的NaInS2产物对波长小于500nm的光均呈现很强的吸收。发射光谱表明,在245 nm紫外光激发下,NaInS2存在340-650 nm的宽发光带,峰值是394 nm。3.在含Na+液相环境下,通过140℃低温溶剂热分解In(S2CNEt2)3复合体成功实现了NaInS2纳米片层叠结构的一步合成。XRD测试结果表明产物为结晶良好的纯斜方六面体NaInS2,且晶粒生长出现了沿104晶面的择优取向。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所制备NaInS2是由多边形纳米片彼此罗列而成的层叠结构颗粒,颗粒直径0.5-2 gm。该层叠结构与纳米片表面能过高而引发的团聚作用有关。漫反射光谱表明NaInS2纳米片层叠结构对波长小于400 nm的光均呈现很强的吸收(吸收边400nm左右)。与常规尺寸NaInS2 (450 nm)相比,吸收边发生明显蓝移,这归因于NaInS2纳米片层叠结构的量子尺寸效应。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高温超导的不断发展,人们把研究的目光也逐渐集中于此。然而,高温超导被认为是强耦合体系,因此人们很难研究它的微观起源。全息对偶的出现为我们研究高温超导的强相互
在众多过渡金属元素的团簇中,磁性过渡金属(Mn、Co、Fe)团簇以其奇异的电子结构和磁特性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磁性过渡金属团簇的研究中,团簇的结构和性质的尺寸依赖性以及
单极感应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曾是物理学中一个令人费解的实验现象。从法拉第开始,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曾尝试利用磁力线来形象地理解单极感应现象,但是却始终没有一致的意见。在十九世纪,电磁理论还没有发展成熟,从理论上还不足以正确解释单极感应现象。直到麦克斯韦场方程和狭义相对论原理被广泛接受,单极感应现象的理论解释才最终出现。本文简要回顾了对单极感应的认识过程,给出了历史上具有代表
本论文主要致力于在标准模型及最小超引力模型框架下系统地研究B介子两体非轻无粲衰变过程:B→MM。 第一章,讨论了标准模型理论遇到的主要困难,介绍了构建新物理模型的动机,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介观超导涡旋动力学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介观超导体是指它的几何尺寸与体系的物理特征尺度如相干长度ζ或穿透深度λ相当。
本文针对低温等离子体诊断Langmuir探针造成干扰的不同因素,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分别从抗干扰原理、抗干扰装置和实验结果三方面予以说明。积分网络:用于消除等离子体环境中的
压电效应是在1880年由居里兄弟研究石英单晶时发现的。20世纪40年代,人们制备出BaTiO压电陶瓷,压电材料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压电材料作为一种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在
学位
本文采用含时多态展开方法,首次对静电场中钾原子的两个Stark态在不同陡峭程度的超高斯激光场中的量子跃迁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里德堡钾原子21s和19f这两个Stark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