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莜麦为我省坝上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但莜麦丰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莜麦秸秆废料。利用莜麦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使莜麦秸秆变废为宝,同时又可为食用菌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因此,以莜麦秸秆为原料,进行双孢菇栽培试验研究,旨在提高莜麦产业附加值、解决秸秆焚烧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又为食用菌产业提供新型的优质原料。本试验通过对莜麦秸碳氮比等营养成分的测定,确定适宜的莜麦秸培养料配方,并与麦秸、稻草和玉米芯三种传统双孢菇培养料进行对比试验,对不同培养料栽培双孢菇的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筛选了适宜的母种、原种培养基配方和适宜莜麦秸栽培的双孢菇品种。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莜麦秸碳氮比为91.8,介于双孢菇常用栽培原料麦秸(96.9)和玉米芯(88.2)之间;粗纤维含量为45.20%,显著高于麦秸、稻草和玉米芯;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玉米芯和麦秸,低于稻草;粗灰分含量中等。综合各项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莜麦秸可作为双孢菇的栽培原料,具备替代双孢菇常用栽培原料的潜力。2.双孢菇栽培料配方发酵前适宜的碳氮比为33:1,根据莜麦秸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计算出莜麦秸栽培料的适宜配方为莜麦秸1500kg,干牛粪1125kg,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石膏25kg,石灰25kg。3.从莜麦秸与常用双孢菇栽培原料对比试验来看,莜麦秸培养料发菌时间最短,为35d;菌丝长势最好,表现为菌丝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多;菇峰期时间居中;转潮较快,转潮期为4d。莜麦秸培养料平均单产为8.66kg/m2,与其他培养料的平均单产无显著差异;在子实体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方面与其他三种培养料配方基本接近。总体来看,莜麦秸培养料的菌丝发菌速度快,菌丝长势好,生长发育周期较短,产量及营养品质均较好,是坝上莜麦产区理想的双孢菇栽培新原料。4.通过对6种双孢菇母种培养基的筛选,确定适宜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发酵棉籽皮100g,牛粪50g,葡萄糖20g,琼脂20g,KH2PO43g,MgSO41.5g,VB120mg,蛋白胨5g,水1000mL。菌丝在该培养基配方上表现为菌丝长速最快,为2.90mm/d,且菌丝长势最好,表现为气生菌丝多且颜色洁白,菌落边缘整齐。5.通过对11个原种培养基的筛选,确定了A1和C1两个适宜的双孢菇原种培养基配方,分别为:A1麦粒84.15%、牛粪14.85%、石膏1%,另加KH2PO40.1%、 MgSO40.05%。C1谷粒16.83%、高粱粒67.32%、牛粪14.85%、石膏1%,另加KH2PO40.1%、MgSO40.05%。其中配方A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5.37mm/d,菌丝长势较好;配方C1的菌丝长势最好,生长速度中等,为4.10mm/d。6.通过莜麦秸栽培双孢菇适宜品种筛选,四个双孢菇品种W192、W2000、闽4号和5113,W192为最适宜品种,表现为发菌阶段菌丝长势好、平均单产高(前三潮菇平均单产为7.50kg/m2)、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