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2006年前后均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06年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全面开放,发达国家银行纷纷来中国开设分支机构或收购中国的本土银行,使得国内原本处于饱和状态的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内部条件的成熟和外部环境的压力下,中国商业银行加快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境外并购交易案例迅速增多。尤其是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低迷的国际金融市场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境外并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自2006年始到2012年底,中国银行主导的境外并购达20起整。因此,评价我国银行境外并购的实际绩效,深入挖掘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银行该如何通过并购提升经营业绩,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极强的理论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和综合财务指标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2006年-2012年间发生的境外并购交易的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短期绩效的实证结果显示:在研究的时间窗口期内,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境外并购能够给并购银行股东带来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和累积超额收益,且并购主体性质、并购区域选择、并购类型、并购规模和并购持股比例对短期并购绩效影响显著。长期绩效的实证结果显示:在研究的时间窗口期内,平均综合得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并购后二年的平均综合得分超过并购前一年的平均综合得分,说明境外并购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业绩有帮助,但是并购前后的综合得分差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另外并购主体性质、并购区域选择、并购类型、并购规模和并购持股比例对长期并购绩效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