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传媒时代的“空间转向”是当代西方美学和学术研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重要转型。文化数字化导致赛博空间和媒介诗学的出现,尤其是万维网在20 世纪90 年代的面世颠覆了传统单一的地理空间与线性历史观念,致使文学边界的消解和裂变以及艺术表现方式的更新。而文学研究的理论焦点发生了重大的转型:从传统上对时间的关注,转移到对空间的关注。赛博文学更在具有后地理、后历史特征的迷宫式、镜像式的后现代空间中孕育而生。本文以当代学术思潮的空间转向为理论背景,探讨赛博空间的文学流变与理论增殖问题,以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和鲍德里亚的“仿真与拟像理论”阐释赛博空间的文学艺术,对电子传媒时代进行文化反思,探索数字文艺美学的理论空间拓展的可能性。
本文由“导论”、“正文”、“结语”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三个部分。
导论:当代西方思想界的“空间转向”是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学术范式转型,空间转向必然引起文学的流变。导论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疏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选择本文的切入点:从当代文艺美学语境下结合后现代空间转向,讨论具有代表性的赛博朋克文学和网络文学,对赛博空间与文艺美学的关联域进行理论反思。
第一部分:空间转向背景下文学与空间的关系,采借索亚“三种空间”的概念作为理论框架,对从传统文学、现代文学到赛博空间文学的空间文学史进行历时巡礼,阐发文学与空间的紧密关系。
第二部分:赛博空间的文学特质。从空间转向理论、传播学、媒介诗学等视角探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电子传媒对文学的影响,并以赛博朋克文学与网络文学两种文学类型为例,揭示赛博空间所导致的文学的裂变与增殖等特质。
第三部分:关于赛博空间文艺美学理论的反思。尝试将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与鲍德里亚“仿真与拟像理论”作为赛博空间的“语法”阐释这个虚拟现实系统的文学艺术以及理论空间,从文艺的“灵韵”与膜拜价值、文艺的“祛魅”与展示价值、文艺的“复魅”与操控价值的理论思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寻求赛博空间重现的全新的“灵韵”,以折射出我们对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化反思。
结语:以空间转向理论为经,用文学征服三种空间以及被赛博空间媒介嬗变技术反征服的种种文本特征表达为纬,可以编织一幅文学与空间相互征服的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历时与共时的立体图标,进而对赛博空间生成和文化数字化之间关系进行深层反思。我们应该可以消解文学已死、灵韵尽逝的忧虑,赛博空间的文学因多媒体技术的渗透而具有了比以往更巨大的艺术张力和新型的审美价值,赛博空间的数字美学虽然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学消散、裂变的忧思,但也有效地拓展了文学和诗学的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