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三所本科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状和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探索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初步探讨社会、学校、专业和个人因素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相关性,为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以蚌埠地区三所本科高校大一至大三的不同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调查大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生源地、手机使用行为、手机常用功能、主要动机、时间分配等基础信息;使用香港中文大学Louis Leung教授2008年编制汉化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调查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使用肖水源1990年修订的《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56份,收回1647份,剔除项目填写不全27份和不使用手机1人,有效问卷1619份,有效率97.8%。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检出率显示,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三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P<0.01);非医学院校学生明显高于医学院校学生(P<0.01)。3.在大学生手机依赖各项得分和总分的比较中,性别差异在失控性因子、逃避性因子和戒断性因子上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非独生子女逃避性因子、低效性因子和总分均高于独生子女(P<0.01);不同年级间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具有明显差异(P<0.01);在失控性和戒断性两个维度均表现为高年级明显高于低年级(P<0.01);非医学院校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医学院校学生(P<0.05)。4.使用手机娱乐占总使用手机的时间比例越高,手机依赖检出率越高(趋势性检验χ2=23.60,P<0.01);使用手机完成生活需要占总使用手机的时间比例50%~74%组手机依赖检出率高于其他比例组(P<0.01)。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分在0.05水平和0.01水平上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检出呈负相关。在医学生中,手机依赖组和非依赖组的平均成绩绩点(GPA)无明显差异性。5.高年级、课业负担轻和使用手机娱乐占总使用手机的时间比例大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险因素(P<0.01),而客观支持分数高、对支持的利用度高和听从同伴提醒不玩手机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中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多方共同关注大学生手机使用需求和课业负担。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伙伴教育等新型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高效使用手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