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镉(Cd)是环境有毒重金属中的一种,且属于人体非必需元素,其在人体的半衰期长达6~38年,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的形式在人体内蓄积,引起肝、肾、肺等多器官组织的损害。镉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电路板、电视映像管的荧光粉、半导体芯片、开关等电子产品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电子产品更新越来越快,大量淘汰的电子产品,被集中通过无防护地加热、酸洗和焚烧等不规范方式进行拆解回收,导致大量有毒、有害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释放,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尤其是对孕妇、新生儿等易感人群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期是母体与胎儿两代生命衔接的非常时期,对环境毒物更加敏感,与出生后暴露相比,同等量的各种毒性元素暴露对胎儿的毒性作用更大。环境暴露的镉能通过胎盘屏障,导致胎盘结构改变和胎盘物质转运功能失调,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出生结局,还能影响出生后的健康和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实验研究与人群调查显示,镉暴露可通过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一些孕期并发症,如先兆流产、毒血症和贫血等,严重时引起早产。因此,环境镉暴露成为国内外环境与人群健康研究关注的焦点。本课题研究组自2004年开始,通过对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静脉血、新生儿脐带血和胎盘中铅、镉、铬等重金属暴露水平的评估,以及多溴联苯醚、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和全氟辛烷磺酸盐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提示各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关于电子垃圾拆解区镉暴露对妊娠与出生结局的交互作用的现场人群研究还较少,本研究旨在系统地分析产前镉暴露的发育毒性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孕妇健康保健提供参考依据,并且为应付全球日益增长的电子垃圾问题,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支撑。 研究目的: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电子垃圾拆解区孕妇镉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孕妇镉暴露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情况各项参数的关系,阐明孕妇镉暴露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招募健康母婴共534对(暴露组275对,参照组259对),收集产前晨尿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等出生参数,记录Apgar评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GFAAS-650)检测孕妇尿镉水平。 结果:暴露组孕妇尿镉水平高于参照组(中位数:1.00 vs.0.59μg/g creatinine,P<0.01);孕妇尿镉水平与孕期从事电子垃圾回收工作、暴露区居住时间、居住环境、孕妇文化水平有关;暴露组新生儿头围、1分钟Apgar评分小于参照组;新生儿头围及1分钟Apgar评分与孕妇尿镉水平呈负相关(新生儿头围r=﹣0.141,P<0.01;1分钟Apgar评分r=﹣0.151,P<0.01),出生身长与孕妇尿镉水平呈正相关(r=0.116,P<0.01)。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孕妇产前尿镉水平的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孕妇镉暴露与新生儿出生情况各项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电子垃圾拆解区孕妇产前镉暴露已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为采取干预措施预防镉暴露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