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1685—1750)是十八世纪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巴洛克音乐最杰出的代表,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音乐不仅对巴洛克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宝藏。在其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成就,无论从演奏还是教学方面来讲,研究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对于培养学生的复调思维、多声部演奏和控制能力及音乐表现力有着重要作用。美国作曲家布里顿曾说:“音乐经验要三种人才得以完成:作曲家、演奏者、聆听者。除非这三种人同时加入,否则就不存在所谓的音乐经验。”钢琴演奏者作为连接作曲家和听众的纽带,传递着作曲家用音符表达的作品。用双手把五线谱上的音符变成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得到精神共鸣和艺术享受。音响版本是作曲家通过声音表现音乐风格的最主要形式,不同演奏家释义的版本将会直接影响到作品演奏的风格和效果,正所谓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我们无法亲听巴洛克时期艺术大师巴赫的演奏,所以无法现场感受巴洛克风格,只能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去想象、去挖掘,通过不同的音响资料去聆听和分辨。然而当下社会,音像市场和网络媒介曲目种类繁多,各种改编和新音乐作品出偏、出怪、出奇,往往偏离了那个时代应有的风格和特征,演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现代派音乐人们的版本众多,展现出的个人化和随意性程度各不相同,风格迥异,音响效果大相径庭。这些远离时代的作品留给人们的思想、情感、认知信息大都不被现代人悉知,在巴赫钢琴作品音响版本的选择方面着实给琴童和钢琴教师们带来极大困难。笔者幼年习琴至今二十有余,自接触巴赫作品以来受益匪浅,承蒙导师启迪,深感其中奥妙与研究价值,自认为有必要以《巴赫平均律曲集》中极具典范作用的《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7)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演奏家的此曲音响特点,比较研究巴赫平均律的多种音响版本演奏效果,从而让演奏者对巴赫及其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和风格详细了解,领悟蕴藏在其中的人生哲理和艺术真谛,积累厚益,从而更好地为音乐表现服务,为日后在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的教学和演奏上提供有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