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化学强化四氯化碳厌氧共代谢降解的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gnet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生物电化学强化四氯化碳的厌氧共代谢降解,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取自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比较了甲醇、乙醇、甲酸钠、乙酸钠、葡萄糖五种共代谢基质下厌氧微生物对四氯化碳的降解效果,对降解的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分析了降解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用驯化培养的厌氧污泥启动生物电化学系统,并对阴阳两极进行挂膜。待系统运行稳定后,比较了四氯化碳在电化学体系,厌氧共代谢和生物电化学体系中的去除效果。用SEM对启动前后的阴阳两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分别研究了阳极和阴极作为工作电极时的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如电压,四氯化碳浓度和共代谢基质浓度对四氯化碳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厌氧微生物共代谢降解四氯化碳,甲醇为共代谢基质时降解效果最佳。不加共代谢基质和甲醇、乙醇、甲酸钠、乙酸钠、葡萄糖分别作为共代谢基质时对四氯化碳的去除率分别为54.5%,84.0%,79.2%,60.9%,74.9%,66.7%。降解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2)在SEM图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在阴阳两极表面的厌氧污泥颗粒。生物电化学强化四氯化碳厌氧共代谢降解在外加电压为0.5 V、初始四氯化碳浓度2mg/L、共代谢基质浓度为500 mg/L的基本条件下进行。在24 h内,生物电化学系统对四氯化碳的去除率为91.9%,厌氧共代谢为65.6%,电化学系统为55.7%。生物电化学系统对四氯化碳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3)对代谢产物的检测结果是,厌氧微生物共代谢和单独的电化学系统降解四氯化碳的产物主要是三氯甲烷。生物电化学系统对四氯化碳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生物电化学系统对四氯化碳的降解更彻底。循环伏安图表明,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工作电极为阴极。高通量测序的结果显示,阴极微生物聚类成三类,分别是脱氯菌属,协同脱氯菌属及发酵产甲烷、产氢、产乙酸菌属(如Syntrophus,Treponema,Anaerolinea),这三类微生物相互协同,共同促进阴极的还原脱氯反应。
其他文献
背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损伤,不仅可以引起肠道的损伤甚至是可以引起全身多脏器(MDS)的损伤。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细胞凋亡和自噬参与了肠
现实中的许多复杂系统都可以抽象为复杂网络,社区结构是真实网络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能够揭示节点属性和网络结构,可应用于信息搜索、行为预测、功能分析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
火电厂直接空冷技术具有非常显著的节水效果,对于我国富煤缺水的“三北”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些地区新增火电机组基本采用空冷技术解决水资源匮乏难题。然而在复
为提高深基坑变形预测精度,在基坑地表沉降预测中引入反馈型Elman神经网络模型,利用Elman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基坑沉降位移时间序列的滚动预测。以西安地铁5号线某车站基坑工程
近年来除尘系统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人们对可燃性粉尘的除尘系统粉尘爆炸认识不足,使木材加工、粮食存储等行业中因除尘管道引起的粉尘爆炸事故频发,造成大量的人财损失。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动物园成为联系人类与自然界的纽带。在动物园内部创造的生态环境,既要为本地野生动物的自然展示创造条件,又要满足人类接触大自然、
运用教育机智,科学而艺术地推进德育工作,将教育的视野与时代同步,让基础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基
针对城市污水管网汇流区域污染物沉积与冲刷影响其稳定运行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城市污水管道模拟系统,探究了不同流态下城市管网汇流区域污水中污染物的冲刷与沉积特性,分析
目前,海洋、湖泊、河流等各种水系中水体和底泥的污染日益加剧,而传统的修复技术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同步去除。本研究首先探究了共基质对生物电化学系统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其次探究了生物电化学系统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因素,最后探究了生物电化学系统耦合浮床后同步去除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效果,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本文以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作为M
中国建筑设计历史源远流长,但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传统设计一度深受来自西方的影响,本民族的传统遭到了遗弃。随着我国全球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从上世纪末开始,设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