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其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随着国家允许、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钢铁产业后,民营钢铁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2010年我国高达6亿多吨粗钢产量中,民营企业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钢铁产业本身是一个资金、技术、人力密集型产业,再加上其能耗高、污染环境、产能过剩,2005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规范和整顿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自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以来,2011年全球流动性充裕、发展中国家通胀较为明显,我国CPI连续几个月创出新高,使得国家对于钢铁等产业又采取了特殊的信贷政策。此外,由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铁矿石、焦煤等原料供应不足的掣肘开始凸显,使得近几年铁矿石、焦煤等原材料价格飞涨,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率仅在3%左右,为国内所有工业行业之最低,我国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考验。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下,哪些产能规模不大、装备技术不足够先进、产品质量需要提高、没有“国有”光环笼罩的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钢铁企业如何生存,怎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所研究和论证的山西建邦集团正是这样的企业,论文剖析了一般性民营企业的客观发展大环境、内部不足之处,以及山西建邦集团所处钢铁产业面临的更多的特殊性,如行业如火如茶的兼并重组浪潮和越来越“较真”的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原材料成本大幅度攀升,钢铁产品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等诸多困难。针对以上问题,论文首先对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其后运用SWOT方法对山西建邦集团自身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诊断和分析,得出了适当扩大规模、立即对生产工艺进行升级和优化,重视环保、加强产业链建设和针对山西、陕西区域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并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规划和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