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改革促使农业快速发展,而80年代中期农产品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的紧迫形势,国家从1988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这是政府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政府公共领域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机制是国家财政支农探索出的新路子,这充分调动了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可以通过指标评价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产生的效益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反映,从而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机制。为获得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对甘肃省有代表性的项目区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与县、乡、村各级关键机构和关键人物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1145份,得到有效调查问卷1108份。本研究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来源、投资结构以及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从成本-收益角度对甘肃省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效益和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对河西地区、中部地区、陇东地区和陇南地区项目区的农户生产成本与收益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项目区农业生产成本与农资使用数量的关系不大;各项目区不同的农作物种植成本差别较大;2008年与2007年相比,农作物种植的亩均成本上涨,但在不考虑价格影响的情况下,由于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农作物种植成本显著降低。在对甘肃省项目区农户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以及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以及E-views软件进而对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做了实证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现为:财政资金投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相关程度特别显著,而农民自筹资金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程度不高。由于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非常大。依据实地调研与统计分析,本研究总结得出了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种植风险比较大;销售渠道不确定,市场信息不对称,给农产品销售带来困难;缺乏资金以及基础设施差影响了农民增收;宣传力度不够;项目工程建设中还有欠缺;项目投资机制不完善。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方式多样性,完善投资制度;构建科学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决策体系;优化项目开发布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项目宣传力度,使项目的影响深入人心,提高农民积极性;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对工程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增强工程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