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是目前中国能够获得普遍认同的公平选拔人才的一项比较成熟的制度。尽管这种公平也是相对的、有限的,但它提供了一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对公平理念,是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之一。可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悄然兴起、90年代愈演愈列的“高考移民”,使人们对高考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以至于2005年“两会”期间,“高考移民”成为参加“两会”的教育界代表口中的高频词。“高考移民”的表象是考生以获得更好的高等教育资源为目的,通过户籍迁移的途径,跨省参加高考。实际上触动的是中国社会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中国教育评价制度。作为中国目前最大、最权威的人才选拔机制,高考是大部分中国人改变自身命运、争取更好的生存空间的惟一出路。高等教育资源的整体匮乏与地区分布的不均衡,使这场资源争夺战变得异常惨烈。 通过比较和访谈的方法对“高考移民”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的建议:1.缩小各地高考分数线之间的差距;2.加大对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3.调整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改革户籍制度;4.弱化“高考”的作用,弱化用人单位的“惟学历主义”,强调终身教育;5.深化高考试题内容的改革,探索高考模式的改进;6.完善高考配套措施,改革现存的高考录取政策;7.在高校的招生和培养政策上,实行“宽进严出”的方针。本文分析了“高考移民”现象及其相关问题,反思现代教育体制,为促进现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设和谐融洽的社会秩序,提供些许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