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地扶贫搬迁是助推我国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斩穷根”具有重要意义。宅基地退出与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标都是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利益协调关系。易地扶贫搬迁进程中宅基地退出复垦有利于防止贫困农户举债建房和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生态修复、保证还款来源。探索搬迁农户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方式,进一步明晰宅基地退出补偿特性及其主要障碍因素,确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是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激发农户搬迁意愿、维护农户合法权益、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关键。本文在阐释和规范易地扶贫搬迁进程中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特性的基础上,构建宅基地价格概念模型,运用Logistic模型和Tobit模型,在对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损益状况认知和期望受偿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测算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期望受偿价格和易地扶贫搬迁进程中宅基地综合价格,最后从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期望受偿价格、易地扶贫搬迁进程中宅基地综合价格和政府合理财政投资三方面出发,确立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并尝试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开展。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进行调研,研究搬迁农户基本情况和权益损益状况认知,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损益状况认知的影响因素,在显著性上,户主年龄、就业行业、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年总收入、非农就业收入占比、承包地面积、宅基地面积、搬迁农户对迁出地的满意度8个变量对农户的权益损益状况认知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水平。其中,户主年龄、就业行业、家庭人口数量、非农就业收入占比、承包地面积、宅基地面积对搬迁农户的权益损益状况认知产生了负向影响,家庭年总收入和搬迁农户对迁出地的满意度则产生了正向影响,反映出搬迁农户主要担心搬迁后权益受到损害、生活难以得到保障。(2)在对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损益状况认知进行分析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对农户期望受偿价格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户主年龄、教育水平、就业行业、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年总收入、家庭年总消费和迁出地满意度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搬迁农户权益损益状况认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期望受偿价格的大小,农户感知权益受到损害时,期望受偿价格会偏高,反之,结果则相反。(3)通过计算得出:根据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期望受偿价格频率分布计算搬迁农户期望受偿价格为315.49元/平方米(21.03万元/亩),根据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计算搬迁农户期望受偿价格为312.39元/平方米(20.83万元/亩),取两者平均值为313.94元/平方米(20.93万元/亩),通过成本逼近法,计算出宅基地综合价格为277.38元/平方米(18.19万元/亩)。(4)本文认为,宅基地价格作为补偿标准的硬约束条件,期望受偿价格作为软约束条件,当补偿在不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基础上,满足搬迁农户受偿意愿,最具合理性。在政府合理财政投资的基础上,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高于277.38元/平方米(18.19万元/亩)具有公平性,高于313.94元/平方米(20.93万元/亩)兼顾效率与公平。(5)为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宅基地有效退出,本文针对贵州省提出以下建议:合理划分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将以人为单位和以地为单位进行合理性组合,并对每一种组合的宅基地退出差别化补偿方式进行合理性分析;合理引导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受偿价格预期,提高其宅基地退出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宅基地退出经济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