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瘫痪——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的主题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意识流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二十世纪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十五个故事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强调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弥漫于整个爱尔兰社会的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精神状态。  本论文探讨了《都柏林人》的主题:精神瘫痪,从四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即宗教瘫痪、政治瘫痪、情感瘫痪、心理瘫痪。宗教瘫痪主要通过买卖圣职罪得到了充分体现;政治瘫痪表现在爱尔兰政坛的背叛和腐败,以及人们甘受压迫的麻木状态;情感瘫痪表现在爱情的落空、婚姻的禁锢、交流的障碍;心理瘫痪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变态和精神的停滞。形形色色的都柏林人,受缚于种种陈规旧习,终日想入非非却无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本论文以生动的例子和详尽的分析阐释了主题。
其他文献
目前,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当中,很多研究者都开始研究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研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纷纷做出贡献。在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所以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研究对我国来说是
这篇论文是关于文化传递。现代的翻译理论家大多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传递,也是文化的传递。而且文化的传递也已经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翻译也被界定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乔治·艾略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她公然蔑视正统的叛逆行为使得她长期为英国上流社会和体面家庭所放逐。但是在文学创作上,她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英国文学
西方法学界之主流思想,因受逻辑实证主义影响,向来认为法之语言必为平实,客观之语言,杜绝摸棱两可,以利阐明事实及观点。然而,随现代科学,哲学渐渐推崇相对论,法学界之上述思
本文试图从翻译的角度来研究文化构建的问题。具体地说是研究翻译活动与晚清文学观念重构的关系。虽然文学观念的重构离不开晚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的背景,本文作者认为
该文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邀请言语行为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实施情况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用统计数据说明了汉语中邀请言语行为的实施情
《宠儿》、《爵士乐》、《天堂》被称为托尼·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它反映了百年以来美国黑人艰难的生存状况。而且,这三部作品着重突出了莫里森一贯的主题:对黑人家庭、社区的
前景化概念源于绘画艺术,前景化是为了吸引观者的注意,从而达到期望的某种艺术效果,其他的人或物则构成背景。本文综合论述了语言前景化理论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