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作为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的新成员p73和p51基因在肿瘤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未完全明了,研究p73、p5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73、p51基因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方法: 应用RT-PCR、TUNEL等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p51、p73基因的表达及肿瘤细胞的凋亡。蜡块按常规切片,TUNEL检测操作按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规范进行。设阳性和阴性对照。TUNEL染色阳性细胞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核。每张切片选择多个高倍视野,共观察1000个肿瘤细胞,计算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以百分率代表肿瘤细胞凋亡率。RNA的提取采用Tripure分离试剂,按试剂盒说明书规范操作提取RNA。然后进行定量、检测纯度等。先将RNA反转录成cDNA,用于PCR扩增。我们用上游引物:5′-AACCATGGCCACGCAGTG-3′和下游引物:5′-GTTGCTAGAGCGGAGCAGCT-3来分析p73的表达。用上游引物:5′-CAGCCTGCTTCAGGAATGAG-3′和下游引物:5′-CCAATGGCCGGTCTAAGGAT-3′来分析p51的表达。β-actin作为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照。PCR扩增后取1 oulPCR产物经1 .5%琼脂糖凝胶电泳、澳化乙锭染色后,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在66 lbP位置出现条带为p一actin表达阳性,在23 lbp位置出现条带为p73表达阳性;在348bp位置出现条带为psl表达阳性。 结果:1.45例原发性乳腺癌中P73基因表达阳性率71.1%(32/45),其中 浸润性癌35例阳性率52.9%(29/35)(单纯癌13/16、髓样癌9/11 和硬癌7/8),导管内癌30%(3/1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35例纤维腺瘤p73基因表达阳性率14.3%(5/35),与乳腺癌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001)。2.45例原发性乳腺癌psl基因表达阳性率46.7%(21245),其中浸 润性癌35例阳性率54.3%(19/35)(单纯癌9八6、髓样癌5八l和 硬癌5/8),导管内癌20%(2/1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35例纤维腺瘤psl基因表达阳性率1 1 .4%(4/35),与乳腺癌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001)。3.淋巴结转移者21例p73基因表达阳性者21例(100%),无转移 者24例中p73基因有n例表达阳性(45.8%),两者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P<0.001)。淋巴结转移者21例中P51基因表达阳性者19 例(90.5%),而无淋巴结转移的24例中P51基因仅2例阳性表达 (8.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4.P73基因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凋亡率10.05士1.40,阴性的为 9.24士1 .4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P51基因表达阳性的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例肿瘤细胞凋亡率9.73士1 .54,24例阴性的为9.90士1 .36,两 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与P51、p73基因 表达无相关性。5.2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有18例p73基因表达阳性(66.7%),18例 雌激素受体阴性者有14例p73基因表达阳性(77.8%),两者没有 显著性差异(P>0.05);23例孕激素受体阳性者p73基因表达为 16例(69.6%),22例阴性者表达p73基因为16例( 72.7%),两 者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2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有13例psl基因表达阳性(48.1%),18例 雌激素受体阴性者有8例P51基因表达阳性(44.4%),两者没有显 著性差异(P>0.05);23例孕激素受体阳性者P51基因表达为n 例(47.5%),22例阴性者表达psl基因为10例(45.5%),两者 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在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p73基因、psl基因起了一定的作用(乳 腺癌发病可能与P51基因、p73基因表达增多有关)。2.与早期乳腺癌相比,p73基因、psl基因在中晚期乳腺癌中作用 可能更明显;3.p73基因、P51基因并不一定通过增强细胞的凋亡在乳腺癌发病 中起作用;4.p73基因、psl基因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