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的胃十二指肠损伤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maju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短期内使用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退热及围手术期的镇痛;长期服用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由于大多数NSAIDs为非处方药物,增加了此类药物的使用量。现今美国每年NSAIDs的处方量约占总处方量的4%左右,英国的年处方量为2000万次。使用NSAIDs进行治疗,尤其是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心血管、肾脏等方面的副作用,其中以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最为常见。在美国与英国的药物不良反应中,与NSAIDs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约为18%,其中不乏消化性溃疡、出血及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现在一般认为长期服用NSAIDs的患者,胃溃疡的发生率为12%~30%左右,十二指肠的发生率为2%~19%,而2%~4%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些不良事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甚至是危及了生命,同时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得的经济负担。 NSAIDs对胃肠道的损伤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尽管目前还未能完全阐明,但是普遍认为抑制环氧化酶(COX)是其导致胃肠道损伤的重要机制[8,9,10]。COX有2种同工酶,分别为COX-1和COX—2。一般认为传统的NSAIDs主要抑制COX-1而使其介导的具有胃肠黏膜保护作用的PG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新型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被认为较低抑制或不抑制COX-1活性,仅抑制在炎症组织表达的COX—2,因而胃肠毒性明显减小。另外,NSAIDs抑制一氧化氮(NO)以及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等都是造成黏膜损伤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每年因各种疾病使用NSAIDs的人群较多,而遗憾的是,我国尚未有关于NSAIDs使用量及人数的确切统计数据。目前NSAIDs引起胃肠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较多来自于欧美临床试验,且现有多种药物应用于临床,对于不同种类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损伤的比较研究目前进行得较少。而了解不同种类的NSAIDs的上消化道反应(或损伤)对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并加强其用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目前本中心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下简称NSAIDs)的现状及患者在规律服用药物后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的概率。同时了解NSAIDs引起上消化道症状的时间、剂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对于存在上消化道临床表现的服用NSAIDs患者行胃镜检查,了解不同NSAIDs内镜表现。并初步了解Hp感染与NSAIDs相关性消化道溃疡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接受NSAIDs服用史调查,由2位医生共同完成。包括因何种疾病需要服用NSAIDs。规律服用NSAIDs定义:在接受调查前,至少已经口服稳定剂量的NSAIDs1周。应排除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H2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类似物、PPI等药物的患者。 胃镜检查设备为:Olympus GIF HQ260内镜。 H.pylori的检测:在行胃镜检查时在胃窦部取活组织,应用H.pylori快速尿素酶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珠海市克迪医药公司。 2.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分析处理,率的比较用x2检验,计数资料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以t检验,两组症状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 1.本研究中规律服用NSAIDs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占总病例数的42.71%,男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2.在非选择性和倾向性/特异性COX—2抑制剂当中,年龄<60岁与≥60岁服药者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3.NSAIDs引起上消化道症状的各亚组表现的发生率情况为上腹痛(32.29%)>上腹饱胀(29.17%)>恶心(20.83%)>反酸(13.02%)>烧心(8.85%)。各症状组中男女症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4.在非选择性NSAIDs组中,常规剂量服药者的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平均秩次为35.33)低于高剂量服药者(平均秩次44.76),有统计学差异;在倾向性/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中,常规剂量服药者的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平均秩次为55.32)低于高剂量服药者(平均秩次为72.93),有统计学差异。 5.在非选择性NSAIDs组中,服药时间<6个月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平均秩次30.59)低于服药时间>6个月患者(45.63),有统计学差异;在倾向性/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中,服药时间<6个月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平均秩次56.52)低于服药时间≥6个月患者(平均秩次63.16),有统计学差异。 6.非选择性NSAIDs引起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54.05%)比倾向性/特异性COX—2抑制剂(35.59%)高,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非选择性NSAIDs引起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平均秩次109.57)高于倾向性/特异性COX—2抑制剂(平均秩次88.30),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应用例数最多的三种药物中,塞来昔布引起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小于双氯芬酸(平均秩次分别为27.44和36.42);塞来昔布引起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小于美洛昔康(平均秩次分别为43.50和57.63);双氯芬酸引起上消化道症状评分与美洛昔康无明显差异(平均秩次分别为54.50和53.79)。 7.在本研究中,无Hp感染的NSAIDs服药者胃镜下上消化道粘膜损伤发生率(52.78%)与有Hp感染的服药者(72.22%)相比较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非选择性NSAIDs与倾向性/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相比较所引起的胃镜下上消化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6.67%、55.56%)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规律服用NSAIDs所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所占的比例达42.7%,男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2.在非选择性NSAIDs与倾向性/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亚组中均呈现服药剂量增加使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增加,服药时间延长使上消化道症状评分增加。而年龄则不影响上消化道症状评分。 3.规律服用NSAIDs患者中,二消化道症状各亚组发生率上腹痛>上腹饱胀>恶心>反酸>烧心。 4.本研究中非选择性NSAIDs较倾向性/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所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塞来昔布引起上消化道症状的评分较双氯芬酸、美洛昔康低,双氯芬酸较美洛昔康引起上消化道症状评分无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急性期单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R)患眼和对侧眼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ull-field electroretinography, ff-ERG)的改变
摘 要: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若基坑支护有质量问题产生,则会导致基坑边坡有塌方、位移等其问题出现,不仅对工程自身安全造成危害,而却还会破坏到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地下城市基础设施,因此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不可忽视。本文主要介绍了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目的在于为行业内人员提供参考性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支护问题;处理措施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高层建筑的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就越加凸显其重要
期刊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研究证实:PVR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胶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公路工程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施工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主要病害问题的软土路基,在处理技术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与发展。本文主要对公路软基处理的中水泥搅拌桩技术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技术;施工工艺;准备工作  一、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准备  桩身、桩间土
期刊
第一部分: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的定量测量: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利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对神经纤维束条目数这个定量参数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探讨该指标运用于临床的可靠性。
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以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脂类代谢异常疾病,属于Ⅱα型高脂蛋白血症。其主要表现为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导致胆固醇在血管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大
学位
摘 要:与一般的公路工程先比,市政工程沥青路面工程有所不同,其施工及运营过程中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所运用的都是沥青路面,所以沥青路面的施工对城市化建设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市政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具体施工控制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到沥青路面的施工。  关键词:市政工程;沥青路面;质量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交通量、渠化交通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期刊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与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铁代谢指标及矿物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探讨铁调素在CKD肾性贫血中的作用和机制,以
摘 要:作为市场经济主要产业结构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新经济环境下也加快了建设步伐,使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了极大的突破。泵送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的施工技术,在广泛应用中更加突显其性能优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泵送混凝土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选择  1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  水泥: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