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替扎尼定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因脊髓损伤出现肌痉挛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病例75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电针+替扎尼定)、对照组1(电针)和对照组2(替扎尼定),每组25例。电针治疗每周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4周为1疗程;替扎尼定1片,口服,3/日,连续治疗4周。采用改良的痉挛程度量表Ashworth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和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评定痉挛状态,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所有数据在SPSS 17.0统计软件下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脊髓损伤程度及损伤节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改良Ashworth(MAS):治疗前MAS评分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为(2.96±0.68),(2.94±0.61),(2.98±0.60)分,治疗后分别为(1.27±0.31),(1.62±0.39),(2.12±0.46)分。治疗前后MAS评分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治疗组MAS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痉挛指数(CSI):治疗前CSI评分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为(14.29±0.40),(14.26±0.56),(14.41±0.45)分,治疗后分别为(8.16±0.51),(11.56±0.57),(12.06±0.48)分。治疗前后CSI评分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治疗组CSI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MBI评分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为(48.80±6.49),(46.20±6.15),(47.19±5.59)分,治疗后分别为(69.81±5.67),(59.59±5.58),(58.24±6.10)分。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1的有效率为60.0%,对照组2的有效率为56.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替扎尼定治疗、电针治疗和替扎尼定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的痉挛状态,但电针联合替扎尼定能更有效减轻肌痉挛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有效方法。